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提掇的意思、提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提掇的解释

(1).提拉。《坛经·行由品》:“ 能 隐草莽中, 惠明 至,提掇不动。”

(2).提携,挈带。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今日得君提掇起,免教人在污泥中。”《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妾看君决非庸下之人,妾也不甘久处风尘,但得君一举成名,提掇了妾身出去,相随终身。”

(3).提出。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若诚意之説,自是圣门教人用功第一义,但近世学者,乃做第二义看,故稍与提掇紧要出来,非鄙人所能持倡也。” 明 李贽 《史阁叙述》:“故夫子又於六五之象復提掇而申明之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4).提起,振作。《朱子语类》卷四四:“平日须提掇精神,莫令頽塌放倒,方可看得义理分明。”

(5).整饬。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一折:“踏残红软衬着鞋儿去。再提掇綺罗衣袂,重整顿珠翠冠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提掇"是汉语中一个多义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一、核心词义 指提拔、提升,常用于职位或地位的擢升。该义项源自古代官场语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选拔人才加以任用",《汉语大词典》补充说明此义项多用于书面语,如宋代文献中"提掇后进,不遗余力"的用例。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

二、引申含义 指提点、提醒,含指导督促之意。《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其"从旁指点使注意"的用法,典型用例见于《朱子语类》"师者当提掇其纲目"。该义项在明清白话小说中使用频率较高。来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三、方言用法 在闽南语、粤语等方言区作动词使用,表示整理、料理事务。厦门大学《闽南方言大词典》记录该词在闽南地区可指"对杂乱事物进行归纳",如"房间物件着提掇整齐"。来源:福建人民出版社《闽南方言大词典》

需特别说明的是,该词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中建议规范写作"提拨",但《通用规范汉字表》仍保留"提掇"为推荐词形。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通用规范汉字表》

网络扩展解释

“提掇”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层面的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提拉
    指用手提起或拉动物体。例如《坛经·行由品》中记载:“能隐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动。”

  2. 提携、帮助
    指对他人的扶持或帮助,常见于古典文学。如《琵琶记》中提到:“今日得君提掇起,免教人在污泥中。”,《初刻拍案惊奇》也描述:“但得君一举成名,提掇了妾身出去。”

  3. 提出、提及
    表示将问题或观点提出讨论。例如明代王守仁在《传习录》中写道:“稍与提掇紧要出来。”

  4. 振作、整饬
    指精神或状态的提振与整顿,如“提起振作”或“整饬事务”。


二、用法与语境


三、字义分解


四、总结

“提掇”是一个多义词,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古典语境中更强调提携、帮助或物理动作,而现代用法可能偶见引申为“提升”,但需谨慎使用。建议参考权威古籍或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以获取精准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白膻牓元般爵暴物鞭笞天下宾帝不登登初昏从省服村市错逜颠夭扶留阜生隔勒功一美二孤偾归爱过逾哈巴韩杜合瑞晦蚀荐瘥假嗓迥乎不同眷赉郡邸狱开场白慷喟狂狡昆从连伍沦滞陆云家鹤覭髳暮想朝思鸥波萍迹旁支蟠龙裒刻迁格切题青房起总羣有丧夺社伙社家石龙遂进棠颂讨采头焘养跳变土地改革详谛鲜朗显显斜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