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言傲慢放纵。《新唐书·李光颜传》:“ 弘 素蹇纵,阴挟贼自重,且恶 光颜 忠力,思有以橈衊之。”
“蹇纵”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说明:
基本释义
指“傲慢放纵”,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态度。其中“蹇”本义为跛足,引申为性格上的乖戾、不顺从;“纵”则指放任、不加约束。
文献出处
该词可见于《新唐书·李光颜传》的记载:“弘素蹇纵,阴挟贼自重,且恶光颜忠力,思有以橈衊之。”。此处描述人物韩弘性格傲慢且放纵,暗藏私心。
用法与语境
扩展说明
“蹇”在古汉语中还可表示迟钝、困顿(如“蹇滞”),或指劣马、驴(如“蹇驴”);“纵”则另有“释放”“纵观”等义项,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在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新唐书》相关章节或权威汉语词典。
蹇纵是一个多义的汉字词汇,可以用作名词或动词,其意义根据不同的语境而有所不同。
蹇(jiǎn)的左边是走之部,右边是古音部;纵(zòng)的上面是糸部,下面是从走之部。蹇的拆分有4个笔画,纵的拆分有11个笔画。
蹇纵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其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篆书字体。在繁体字中,蹇和纵都保持了其简体的形态。
在古代,蹇字写作「仿」或「雀」,意为跛行或行走艰难。而纵字写作「綜」,意为把综合的事物都归纳到一起。
1. 他蹇于行动,但意志坚定。 (名词用法) 2. 他纵观全局,制定了有效的计划。 (动词用法)
蹇木(指困于境地)、蹇谔(指为政治家)、胶葛蹇跛(指争执纠缠)、使君子之辩蹇谔(指臣子辩论技巧)。
近义词:困难、阻碍、艰难; 反义词:轻松、顺利、自如。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