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劝募的意思、劝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劝募的解释

(1).用奖励的办法招募。《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劝募 蜀 人能内移者,给廪二年,復除二十岁。”

(2).用劝说的方式募集。 吴组缃 《山洪》二八:“经费的来源最好用劝募代替摊派,财务的管理必须独立与公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劝募是汉语中一个由“劝”与“募”构成的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指向“通过劝导的方式募集财物或资源”。从词源结构看,“劝”字取义于《说文解字》中“勉也”的释义,强调用语言引导、鼓励;而“募”字据《玉篇》解释为“广求也”,特指广泛征集的行为。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该词被明确定义为“劝说人们捐赠财物”(商务印书馆,2016),这一释义体现了词语的社会公益属性。从语用范畴观察,劝募行为常出现在赈灾救济、公益筹款等场景,例如中国红十字会开展的定向劝募活动,即通过组织志愿者向社会公众说明项目意义,进而获得资金支持。

词语的语法特征表现为及物动词属性,常接“款项”“物资”等宾语,如“劝募抗疫物资”“劝募教育基金”。在历史语境中,《宋史·食货志》记载的“劝募粮草”案例,印证了该词自古代便承载着动员社会力量的功能。

现代汉语语料库显示,劝募行为需遵循《慈善法》相关规定,强调自愿原则与信息透明。在语言学层面,该词与“募捐”构成近义关系,但语义侧重点不同——前者突出劝导过程,后者侧重募集结果。

网络扩展解释

“劝募”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uàn mù,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用奖励的方式招募
    指通过提供奖励或优待条件吸引他人参与。例如《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记载:“劝募蜀人能内移者,给廪二年,復除二十岁。”,即通过免除赋税等奖励措施招募蜀地民众迁移。

  2. 用劝说的方式募集
    指通过语言或行动说服他人自愿捐赠或参与。例如现代作家吴组缃在《山洪》中提到:“经费的来源最好用劝募代替摊派。”,强调以自愿募集替代强制征收。

二、使用场景与示例

三、补充说明

该词兼具“主动劝说”与“奖励激励”的双重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古籍出处,可参考汉典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奥灶疤痆璧诰碧霄逼匝偪真彩坊蟾彩扯铃崇丘出头露面村谣存注单耗丹扆登僧洞穿斗法二贤封疆大臣讽翫缚褲秆草高谈大论冠盖云集孤松河东性横眉冷眼滑石会茶惑媚假之京朝官矜矜战战眷渥溃遁逵衢连房列阵林霭令声路祭绿草如茵明幽丕革铺持全真驱驭视含侍箕帚守势疏不破注送粥苏打讨閲图写土政策响屧狎鸥携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