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ndbag] 装了沙的袋子
(1). 辽 金 时的一种刑具。用牛皮缝成长六寸,阔二寸,略似鞋底的袋,内装沙子,再连以尺把长的木柄,用以击打罪犯。 宋 宇文懋昭 《金志·科条》:“当其有国之初,刑法竝仍 辽 制,常刑之外,又有一物曰沙袋,以革为囊,实以沙石,繫於杖头。人有罪者,持以决其背……自 熙宗 立,始加损益,首除沙袋之制。”《辽史·刑法志上》:“有重罪者,将决以沙袋,先于脽骨之上及四周击之……沙袋者, 穆宗 时制,其制用熟皮合缝之,长六寸,广二寸,柄一尺许。”
(2).装着沙的袋子。大小不一,用于儿童游戏、打仗作掩护、防洪、防火、体育锻炼等。 冰心 《寄小读者》七:“海上的头三日,我竟完全回到小孩子的境地中去了,套圈子,抛沙袋,乐此不疲,过后又绝然不玩了。”
(3).方言。指为调节电灯灯头悬挂高低而装置的瓷瓶。因内装沙子,故称。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一》:“一个电灯的另件,我叫得出六样:花线,灯泡,灯罩,沙袋,扑落,开关。但这是 上海 话,那后三个,在别处怕就行不通。”
沙袋是以粗布或高强度纤维制成的袋状容器,内填干燥沙粒,具有多重功能属性。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该词属偏正结构复合词,本义指装沙的袋子,其应用范畴包含以下三个层面:
一、基础物理属性 沙袋的标准规格为长80-120厘米,直径30-40厘米,充填物多选用粒径0.5-2毫米的河沙或石英砂,充填率达85%-90%以保持形态稳定。《辞海》第7版记载,这种构造使其兼具质量密度与形变弹性,单袋标准重量在15-25公斤区间。
二、功能性分类
三、衍生文化意义 在汉语语境中,"沙袋"可喻指承受压力的载体,如鲁迅《伪自由书》中"思想的沙袋"比喻,该修辞手法被收录于《汉语修辞学大辞典》借代类目。
“沙袋”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沙袋是一种装有沙子的袋子,通常由帆布、牛津布或皮革等材料制成。现代沙袋内部常填充碎布、泡沫等缓冲物,而非纯沙。
古代刑具
辽金时期作为杖刑工具,用牛皮缝制成长六寸、宽二寸的袋状物,内装沙石,连木柄击打犯人背部(见于《金志·科条》记载)。
军事防御
古代战争中堆叠沙袋作掩护工事,现代仍用于防洪、防火等应急场景。
格斗训练器材
作为拳击、搏击运动的专业器械,用于提升击打力量和技巧。标准沙袋需具备缓冲层设计,避免过硬伤手。
体育锻炼工具
普通健身场景中,沙袋可用于负重训练或儿童投掷游戏(如冰心《寄小读者》提及的抛沙袋活动)。
注:与“砂袋”存在混用现象,但后者特指体育训练用的砂质填充袋(参考)。
辩治鼻气帛子鬯达陈根窗棂凑合崔嵯餤饼耽盘答扬短忽方头不律概赅干当人官才寒卉横帐黄公垆狐刺鹄觜靴交酢吉旦窠穴焜煌老妈妈论儿楞神列子鸬鷀号络石律斩名贤纳石萍剑平宽平顺品齐破狱潜絶趋谒入禅桑枢甕牖色艺折辨恃爱试映四边形送君千里终须别酥蜜踏轮天发神谶碑天门退股完盛韡韡委制瓮头香无量寿佛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