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涑水的意思、涑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涑水的解释

指 宋 司马光 。 司马光 为 山西省 夏县 涑水乡 人,故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 涑水 语见《梁溪漫志》。” 清 钮琇 《觚賸·芥葊自怡编序》:“焚膏检较 涑水 《通鑑》。” 沉惟贤 《<万国演义>序》:“虽有 涑水 之才,欲网罗散失,以为《泰东西通鑑》,未之或逮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涑水是汉语中的一个专有名词,具有地理与人文双重含义,具体释义如下:


一、地理含义:河流名称

涑水指发源于中国山西省绛县,流经闻喜、夏县、运城等地,最终注入黄河的河流。该河是晋南地区的重要水系,古称“涑川”,其流域孕育了丰富的早期文明。

来源:《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第1287页“涑水”词条。


二、人文含义:司马光别称

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1019—1086)祖籍山西夏县涑水乡,故世称“涑水先生”。其代表作《资治通鉴》即以“涑水”为号刊行,如《涑水记闻》等。后世常以“涑水”代指司马光或其学术思想。

来源:《宋史·司马光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85年)卷三百三十六;《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第6册第156页。


三、文化意象:历史符号

“涑水”在文献中常作为文化符号,象征司马光严谨治学的精神与儒家正统思想。例如清代学者以“涑水学派”指代其史学传承,现代地名“涑水书院”(山西夏县)亦为纪念其学术贡献。

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思想史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涑水学派”条目。


“涑水”一词融合了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内涵,核心指向司马光及其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地域性标识。

网络扩展解释

“涑水”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需结合地理与历史人物来综合解释:

一、地理名称:涑水河(河流)

  1. 基本信息
    涑水河是山西省西南部的一条河流,属黄河一级支流,古称“涑川”或“清亮河”。其发源于绛县陈村镇陈村峪,流经闻喜、夏县、盐湖区等地,最终在永济市汇入黄河,全长约200.55公里,流域面积5774平方公里。

  2. 名称由来
    因水质清澈透亮,早期得名“清亮河”;隋代因姚暹重修支流渠道而衍生“姚暹渠”等名称。

  3. 流域特征
    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降雨量563毫米,流域覆盖运城市多个县区,是中条山与峨嵋岭之间的重要水系。


二、历史人物代称:司马光(“涑水先生”)

  1. 来源背景
    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1019-1086年)祖籍山西省夏县涑水乡,故被尊称为“涑水先生”。

  2. 文化关联
    其代表作《资治通鉴》及文集《涑水纪闻》均以“涑水”冠名,凸显地域身份标识。例如,《涑水纪闻》记载了宋太祖赵匡胤相关史事。


三、两者的关联

涑水河的地理名称早于司马光的称号,后者因籍贯地而得名。这一名称既承载了自然地理特征,也因历史人物而增添了文化内涵。

别人正在浏览...

谤诽剥奠兵来将迎,水来土堰不得已而用之恬銛层见错出晨炊酬酢疮残出张翠管打顶黨羌短褂繁鸟风靡一世風聲婦人富足概行岗峦刚切贡雉还嗣黄头女真圜室肩劳任怨焦溺洁望汲坟井位劲躁俊辩睽违郎才女貎连枝并头凌虚麟文立行龙门造像龙颡陋术明离内灸前行戚辅七占齤然山弄盛夸神术妙计殊境坦言特进条对五器无所不容无所不通无谢先芬象脚鼓相女配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