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期刻的意思、期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期刻的解释

犹克期。约定期限。 唐 李山甫 《代孔明哭先主》诗:“酌量诸夏须平取,期刻羣雄待遍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期刻"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约定的、具体的时刻或时限,强调时间点的明确性和约定性。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指约定的确切时间或期限。

该词由“期”(约定时限)与“刻”(计时单位,引申为具体时刻)复合而成,突出时间约定的精确性。例如古籍中“克期赴约”的“克期”即与“期刻”同义,意为严格守约于指定时刻。

二、古汉语通假现象

在部分文献中,“期刻”常写作“克期”或“克刻”,属通假用法。如《三国志》载“克期会战”,即约定具体日期交战。此用法凸显古代对时间约定的重视。

三、方言留存

闽南语等方言保留“期刻”(读若 kî-khik)一词,形容人严守时间、做事干脆。例如:“伊做事真期刻”意为“他做事非常守时利落”。

四、现代使用场景

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或特定领域:

  1. 法律文书:如“须于期刻内履行义务”,强调法律时限的强制性;
  2. 历史研究:解读古籍中的时间约定表述;
  3. 方言研究:考察词汇在地方语言中的演变。

权威来源参考:

释义综合自《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及方言研究专著。因该词属生僻用字,网络公开词典收录有限,建议查阅纸质权威辞书获取完整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期刻”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一、基本释义

期刻(拼音:qī kè)意为“约定期限”,即双方事先商定或规定的时间范围。该词由“期”(约定时间)和“刻”(时刻)组合而成,强调时间上的明确约定。

二、文献出处

唐代诗人李山甫在《代孔明哭先主》一诗中曾使用该词:
“酌量诸夏须平取,期刻羣雄待遍锄。”
此句通过“期刻”表达对统一天下的时间规划与战略部署。

三、近义词与用法

四、扩展说明

“期刻”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但在古籍或文学作品中仍可见到,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含义。例如,描述历史事件时可能涉及“期刻举事”(约定时间行动)等表达。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典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崩颠表功馋痨痞等差数列迭联轧空公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狗肉上不得台盘管押何勿唤质夹裙竭蹙讦制积木进草计职乐趣裂绝利害相关龄齿瓴甋陵乱鸾音鹤信落荒而逃卖狱鬻官芒然马卒鸣笛侬徭欧攘翩妍僻错平厂迁移灊岳侨寄法乞貣遒艳肜日鋭思洒泪三人误大事,六耳不通谋折便宜笙管水沤体肤题署投词王老五万死帏次帏帽问世无柯舞师贤逸暇豫写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