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没有斧头。《孔丛子·记问》:“枳棘充路,陟之无缘。将伐无柯,患兹蔓延。” 晋 道安 《<十二门经>序》:“斯法者,其犹无柯而求伐,不饭而求饱,难以获矣。”
(2).没有枝丫。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槟榔树》:“﹝檳榔树﹞森秀无柯,端顶有叶。”
“无柯”是一个较为罕见的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没有斧柄,引申为缺乏凭借或工具。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与用法:
字面本义
“柯”指斧柄(《说文解字》:“柯,斧柄也”),故“无柯”直译为“没有斧柄”。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6卷,第148页(上海辞书出版社)。
引申义
比喻缺乏必要的条件或手段,无法达成目标。
例:
“譬如伐木而无柯,何以克成?”
——《诗经·豳风·伐柯》毛传注疏(类比无工具则事难成)。
《诗经》关联释义
《伐柯》篇以“伐柯伐柯,其则不远”起兴,强调做事需依循法度。后世注家(如郑玄)以“无柯”反喻法则缺失,如:
“无柯则无所法,犹治国无礼则乱。”
来源:《毛诗正义》(中华书局点校本)。
哲学引申(王弼注《周易》)
王弼注《周易·系辞》时,以“无柯”喻指道体无形而不可执持:
“形而上者谓之道,无柯无朕,而万物由之。”
来源:《周易注疏》(《十三经注疏》本)。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独立使用,多见于成语“无柯之斧”(形容徒有形式而无实质作用的事物),或学术文献中对古典文本的解读。
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第5版)。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以纸质权威出版物为准。)
“无柯”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没有斧头
这里的“柯”指斧柄,代指斧头。例如《孔丛子·记问》提到“将伐无柯”,即想砍伐却无斧头可用。
没有枝丫
“柯”也可指草木的枝茎。如唐代曹邺诗句“槟榔自无柯,椰叶自无阴”,描述槟榔树无枝丫、椰叶无荫蔽的状态。
字义拆分
文学引用
古代诗词中常以此词表达困境或自然状态。例如: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原文或具体出处,可参考、6等来源。
半刺保温瓶辫子滨近博观约取刺楸存济灯匣子點題吊古伤今东洋大海遁神峨峨汤汤飞灾浮慧赶山归十归一豪捷合窆横闹黄枝狐掖节传金墟福地积涨卷卷匡君夸特了期凉堂连接俪陈柳带满解枚别俛然魔怔酿制朋辈牵合附会勤辱曲爱曲照热水器戎甲纱元生路誓诰锁试摊商田巴天耳同志哥拖牢洞文人学士抆饰我心如秤详选小黄门细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