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投词的意思、投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投词的解释

指详叙诉讼事由的状子。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批阅》:“夫格状之外,又有投词者,因格状限字,故须投词详叙始末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投词"是汉语中具有历史特征的复合词,现多用于文献研究领域。根据《汉语大词典》及古代司法文献记载,该词包含以下三层释义:

一、基本词义构成 "投"取"呈送"之意,"词"指诉讼文书,二字组合特指向官府呈递诉状的行为。该用法始见于明代司法档案,《醒世恒言》卷二十九记载:"卢柟遣家人持投词赴县衙鸣冤",生动反映了古代诉讼程序特征。

二、语源发展脉络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宋元时期的诉状制度。据《刑统赋解》记载,宋代司法体系中"投词"需经"书铺"代书并盖印,形成标准化诉讼文书格式。清代《六部成语注解·刑部》进一步明确:"投词即诉冤之呈文",说明其作为法律术语的稳定性。

三、现代语境流变 当代语言使用中,"投词"主要保留在历史文献研究和方言残留中。闽南语区仍存"投词"指代民间投诉行为,此用法被《台湾闽南语常用词辞典》收录为文化词条。现代汉语通用词典已将其列为"历史词",建议使用者根据《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进行深度考证。

网络扩展解释

“投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与古代诉讼文书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投词指详细叙述诉讼事由的状子,即古代民众向官府递交的诉讼文书。其中:

二、历史用例

在《大宋宣和遗事·元集》中记载:“蔡京自拜相后,有巨商大贾六七辈,赴阙投词。” 这里的“投词”即指向朝廷递交诉状,反映该词在古代司法场景中的实际应用。

三、延伸说明

  1. 使用场景:多用于古代司法领域,现代已较少使用。
  2. 权威性差异:高权威性来源(如、7、8)侧重字义解析,低权威性来源(如)补充了历史用例。
  3. 相关词汇:与“投诉”“投状”等词存在关联,但“投词”更强调文书的完整性和事由陈述。

如需进一步了解“投”的其他含义(如投资、投射等),可参考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襃女拔辖投井波波碌碌布复缠手创体垂衣当事人大询调膳帝籍断角泛读繁奏風諫丰懿粉昆蚡缊高下在口宫绦海隅嚎天喊地河东和言环扣蹇困积泽亢满看官刊行良嫔灵柩罗刹石率野麦食面面观溟鱼木心石腹亩钟娘行鸟谭盘家骈脇贫贱交千金笑青汗清漆亲贤远佞三阳节绳矩盛暑沈沈失恋使聘视微知著屠门大嚼偎琐香水行跣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