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贪墨的意思、贪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贪墨的解释

[corruption]贪图财利

贪以败官为墨。——《左传·昭公十四年》

详细解释

(1).贪污。语本《左传·昭公十四年》:“贪以败官为墨。” 杜预 注:“墨,不絜不称。” 唐 元稹 《叙奏》:“会 潘孟阳 代 礪 为节度使,贪墨过 礪 。” 明 邱橓 《陈吏治积弊八事疏》:“贪墨成风,生民涂炭。”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除贪》:“ 宋 初郡县吏,承 五季 之习,黷货厉民,故尤严贪墨之罪。”

(2).指贪官污吏。 宋 苏轼 《缴词头奏状·陈绎》:“既以贷其除名,今復与之大郡,将使贪墨无耻,復蠹 兗 民。” 明 张居正 《答应天巡抚宋阳山论均粮足民书》:“惩贪墨,则閭阎无剥削之扰。” 章炳麟 《讨满洲檄》:“在昔大酋 弘历 ,常善任用贪墨,因亦籍没其家,以实府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贪墨是汉语中表示贪污、受贿行为的专有词汇,其词义与历史演变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词源解析

    “贪墨”由“贪”与“墨”二字组合而成。“贪”本义为贪求财物,“墨”原指黑色,引申为“污浊、不洁”,两者结合后形容官吏利用职权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或收受贿赂的腐败行为(来源:《汉语大词典》)。

  2. 词典释义

    根据《古代汉语词典》,“贪墨”最早见于《左传》,指官员以权谋私、侵吞公财,后逐渐演化为贪污受贿的统称。现代汉语中,《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财物或接受不正当利益”。

  3. 历史与法律关联

    在传统司法文献中,“贪墨”与“赃罪”常并列使用,如《大清律例》规定贪墨官吏需受严惩。当代法律体系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明确贪污罪的定义与量刑标准,与“贪墨”内涵高度契合(来源:《刑法学通论》)。

  4. 相关词汇扩展

    《辞海》指出,“贪墨”常与“舞弊”“渎职”等词连用,形成“贪墨舞弊”“贪墨渎职”等固定搭配,进一步强调其违法性与社会危害性。

网络扩展解释

“贪墨”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用于形容官员贪污或贪图财利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贪污:指官员利用职权非法获取财物,败坏廉洁。例如《左传·昭公十四年》提到“贪以败官为墨”,杜预注“墨”为不洁之称()。
  2. 贪官污吏:亦可代指贪污者本身,如宋代苏轼在奏折中批评“贪墨无耻”之人()。

二、词源与演变

三、使用语境

四、相关成语

五、注意事项

低权威网页中提到的“形容文章繁琐”缺乏古籍支持,建议以权威解释为准。如需更完整例句或出处,可参考《左传》《苏轼文集》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誖谩贲溃饼餤不当不正裁判官仓急存档答拜打家劫舍当政點將録对换妒疾风禁腐殠负轭扶义贵而贱目海鳞寒麦寒喧护腕翦削角簟精勇酒楼絶活老阳列爵离格儿临难不屈流伤厘析陋习鸾回罗刹江卖乖弄俏美价门籥密付弃车走林寝不聊寐去国惹气睿圣赏悦山门生理士论拾遗记俗字堂名桃萼替死鬼团团转图书府勿勿勿无隙可乘鲜卑奴纤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