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寝不成寐 ”。睡不着觉。形容心事重重。 汉 贾谊 《新书·匈奴》:“夫或人且安得久悍若此!故三表已諭,五饵既明,则 匈奴 之中乖而相疑矣,使单于寝不聊寐,食不甘口,挥剑挟弓,而蹲穹庐之隅,左视右视,以为尽仇也。”《三国演义》第三五回:“ 玄德 饮膳毕,即宿於草堂之侧。 玄德 因思 水镜 之言,寝不成寐。”
“寝不聊寐”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形容因思虑、烦恼或心事重重而无法入睡,常带有焦虑不安的情绪。
二、出处与典故
源自西汉贾谊《新书·匈奴》:“使单于寝不聊寐,食不甘口,挥剑挟弓,而蹲穹庐之隅。”。原指匈奴首领因内部矛盾而彻夜难眠,后泛指因忧虑无法安睡。
三、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因压力、担忧或重大事件导致失眠的状态,如考试前焦虑、工作压力等。
例句:因项目进展不顺,他整晚寝不聊寐,反复思考解决方案。
四、语言特征
五、延伸说明
“聊寐”指安稳的睡眠,“寝不聊寐”通过否定形式强化了无法平静入眠的状态,体现了汉语成语对心理状态的生动刻画。
《寝不聊寐》是一个成语,意为睡眠难安、夜不能安睡。形容心思焦虑,无法入眠。
《寝不聊寐》的拆分部首为宀、言、口、漢,总共有13画。
《寝不聊寐》这个成语源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的一句话:“因久疾寝不聊寐,遂有斩文吏之志。”其中“寝不聊寐”描述了司马相如因病而夜不能安睡的状态。
在繁体字中,寝用「寢」,聊用「聊」,寐用「寐」。
在古时候,的确有一些不同的汉字写法。寝用「寢」,聊用「僚」,寐用「冥」。
1. 心事烦闷,我晚上寝不聊寐。
2. 昨晚床上翻来覆去,寝不聊寐。
宵寐不安、夜不能寐、焦虑不安、心事重重。
夜不能寐、庸寐无宁、夜不能入眠。
安眠如婴、一觉到天明、安然入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