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山门的意思、山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山门的解释

(1) [gate of a Buddist temple;gate to a monastery]∶佛寺的大门

(2) [Buddhism]∶指佛教

详细解释

(1).墓门。《宋书·袁顗传》:“奈何毁掷先基,自蹈凶戾。山门萧瑟,松庭谁扫?”

(2).佛寺的外门。 唐 李华 《云母泉》诗:“山门开古寺,石竇含纯精。”《水浒传》第九十回:“﹝ 宋江 等﹞转到山门外,只听寺内撞鐘击鼓,众僧出来迎接。” 洪深 《青龙潭》第一幕:“ 智圆 :‘村里人跑来敲山门,我们反而不明白是为了什么事情呢?’”

(3).指道观的外门。《儒林外史》第三十回:“﹝ 杜慎卿 ﹞坐轿子一直来到 神乐观 ,将轿子落在门口,自己步进山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 玄妙观 ﹞山门外面,有两家茶馆。”

(4).代指寺院。 五代 齐己 《送林上人归永嘉旧居》诗:“东 越 常悬思,山门在 永嘉 。”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僕人顺手直东指,道‘兀底一座山门!’”《西湖佳话·六桥才迹》:“山僧有一句转语,学士若答得来便罢,若答不来,便请解下身上繫的玉带,留镇山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山门是汉语中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一、建筑本体:寺院的外门

指佛教寺院最外围的正门,通常为独立建筑,是寺院建筑群的起点和标志。其形制多为三开间门殿式结构,常见斗拱、匾额等元素,如“少林寺山门”。该义项最早见于南北朝文献,如《高僧传》载“立山门于东林”。

权威依据:《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3卷第128页明确释义为“佛寺的外门”;《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山西人民出版社)第201页详述其建筑特征。


二、宗教象征:佛法的入口

在佛教语境中,“山门”又称“三门”,象征“三解脱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寓意进入修行之境。《大智度论》云:“三解脱门是道场”。唐代诗人白居易《宿山寺》中“前山门始开”,即暗含此宗教意象。

学术参考:任继愈《佛教大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第876页阐释其宗教意义;季羡林《佛教与中国文化》第154页分析符号学内涵。


三、文化转喻:寺院的代称

唐宋以降,“山门”引申为整个寺院的代称,常见于诗词碑铭。如苏轼《梵天寺题名》:“游山门,观海石”,此处“山门”即指梵天寺整体。明清小说《水浒传》第四回“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亦用此代称。

文献溯源: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05页引证唐宋诗文用例;《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版)第0521条收录此引申义。


综合权威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1139页归纳为:

  1. 佛教寺院的大门;
  2. 借指佛教寺院。

    此释义体系已被语言学领域广泛采纳,如邢福义《文化语言学》第288页论证其语义演变逻辑。

网络扩展解释

“山门”是一个源自佛教文化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历史中逐渐扩展,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寺院的外门
    指佛寺或道观最外层的入口门楼,最初因寺院多建于山林之中而得名。例如:“五台山龙泉寺石刻山门”即指寺庙的外门结构。

  2. 代指寺院整体
    因寺院常以“山门”作为标志性建筑,后扩展为寺院的代称,如“支遁于石城山立栖光寺,宴坐山门”中的“山门”即指寺院。

二、结构与象征

三、词义演变

四、其他用法

“山门”一词从具体的建筑名称发展为佛教文化符号,兼具功能性与宗教象征意义。其演变反映了汉语词汇在文化融合中的适应性。如需更深入的佛教建筑知识,可参考来源网页(如、8)。

别人正在浏览...

白眉抱瘵猋氏躄疾避时簸之扬之,穅粃在前成风侈家雠怼醇醇闷闷锉角媒人冻凝恩异二骥方中房状風牛覆水高士湖割剥广庄锢藏褐衣蔬食泓洄黄橘笏床回辖急步即即足足津阳门开襆开緑灯刊字匠作课核劳徕理功楼季毛虫茅檐扭解配衣剖释墙里开花墙外香却非冠杉鸡神狐申示深文峻法使费时会石门食税十围鼠法束棘酸噎突兵唾手可取饷献狶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