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拾遗记的意思、拾遗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拾遗记的解释

又名《王子年拾遗记》。志怪小说集。十六国前秦王嘉作。十卷。前九卷杂录上古至汉魏之神话传闻,卷十记昆仑、蓬莱、方丈等八座仙山。多取自民间传说,虽汗漫无际,但也有社会现实的折光。全书人物众多、叙事委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拾遗记》是中国古代志怪小说集,由东晋方士王嘉所著,成书于公元4世纪。书名中“拾遗”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意为补录历史遗漏之事,“记”则指以文字记录的文体。全书共十卷,前九卷记载上古庖牺氏、神农氏至东晋各代异闻,第十卷为《名山记》,专述海外仙山奇观。

从汉语词典角度解析:

  1. “拾遗”

    《汉语大词典》释“拾遗”为“补录缺漏”,《辞源》解释为“采辑遗逸之事”。该词源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拾遗补艺”,后演变为辑录未被正史收录的传闻。

  2. “记”

    《说文解字》释“记”为“疏也”,即条录事物。在文体分类中,“记”属杂记类,多用于记载人物、事件或地理风貌,如《洛阳伽蓝记》。

内容特点上,《拾遗记》融合神话、方术与历史叙事,如记载商纣“璇室”以美玉筑宫、洞庭山浮于水上等超现实场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其“文笔颇靡丽,而事皆诞谩”,体现了六朝志怪“张皇鬼神,称道灵异”的典型风格。

引用来源:

  1.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拾遗记》(ctext.org)
  2.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3. 《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2013年修订版
  4.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拾遗记》是东晋时期王嘉所著的志怪小说集,又名《拾遗录》《王子年拾遗记》,其名称和内容可从以下角度解释:

  1. 词源解析

    • “拾遗”意为拾取遗失的事物,引申为补充正史未载的传说或异闻;“记”即记录。书名整体含义为“辑录被遗忘的奇闻异事”。
  2. 内容与结构

    • 全书共十卷,前九卷记载上古庖牺氏、神农氏至东晋各代的历史传闻,包含大量神话故事(如周穆王、秦始皇求仙等);第十卷专述昆仑、蓬莱等八座仙山,充满神仙方术色彩。
  3. 文学特点

    • 书中融合道教思想,语言“韵散相间”,善用排比、夸张等手法渲染奇幻场景,如描写宛渠国民乘“沦波舟”见秦始皇的情节。
    • 虽内容荒诞,但部分故事反映了社会现实,如对帝王求仙的讽刺。
  4. 版本与影响

    • 现存版本经南朝梁宗室萧绮整理,明代世德堂翻宋本为最早刻本。该书对后世神话文学和道教文化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拾遗记》以志怪形式记录了上古至东晋的民间传说,兼具文学想象与历史旁证意义,是研究魏晋神话和道教思想的重要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案屯巴得辩雕宾婚宾阼不念旧恶踩麯蚕乡草棉垂翅垂直平分线淳越单居低调照片嘀嘀咕咕顶颠断给儿女成行風馬牛不相及粉艳浮宂福威钩颈贯盈国乐涵胡謞謞解魇劲敌局外居易逵衢哭庭賫持牢户离本裂谷骆驿不絶弥益磨敦纳女那些个弄玄牌使前贯迁善塞违拳路羣萌熔剂少不的狮子滚绣球驶足四睨夙生镗锝贪贜坏法甜冰枉自文昌君闻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