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拾遗记的意思、拾遗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拾遗记的解释

又名《王子年拾遗记》。志怪小说集。十六国前秦王嘉作。十卷。前九卷杂录上古至汉魏之神话传闻,卷十记昆仑、蓬莱、方丈等八座仙山。多取自民间传说,虽汗漫无际,但也有社会现实的折光。全书人物众多、叙事委曲。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拾遗记》是东晋时期王嘉所著的志怪小说集,又名《拾遗录》《王子年拾遗记》,其名称和内容可从以下角度解释:

  1. 词源解析

    • “拾遗”意为拾取遗失的事物,引申为补充正史未载的传说或异闻;“记”即记录。书名整体含义为“辑录被遗忘的奇闻异事”。
  2. 内容与结构

    • 全书共十卷,前九卷记载上古庖牺氏、神农氏至东晋各代的历史传闻,包含大量神话故事(如周穆王、秦始皇求仙等);第十卷专述昆仑、蓬莱等八座仙山,充满神仙方术色彩。
  3. 文学特点

    • 书中融合道教思想,语言“韵散相间”,善用排比、夸张等手法渲染奇幻场景,如描写宛渠国民乘“沦波舟”见秦始皇的情节。
    • 虽内容荒诞,但部分故事反映了社会现实,如对帝王求仙的讽刺。
  4. 版本与影响

    • 现存版本经南朝梁宗室萧绮整理,明代世德堂翻宋本为最早刻本。该书对后世神话文学和道教文化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拾遗记》以志怪形式记录了上古至东晋的民间传说,兼具文学想象与历史旁证意义,是研究魏晋神话和道教思想的重要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拾遗记的意思

拾遗记是指整理和汇集遗失的物品的记录或记载。在古代,人们会找到遗失的物品,然后进行登记、分类和保存,以便招领失主。

拆分部首和笔画

拾(shí)的拆分部首是手,总共有5个笔画。遗(yí)的拆分部首是辶,总共有12个笔画。记(jì)的拆分部首是言,总共有7个笔画。

来源

《拾遗记》这个词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指各个朝代流传下来的记载失物的文献作品,如明代的《拾遗录》。

繁体

拾遗记的繁体字为「拾遺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拾遗记」在古代常以篆书和隶书来书写,形状和现代汉字有所变化。

例句

拾遗记中记载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

组词

补拾、拾级、拾音、拾掇、拾遗录

近义词

拾回、拾物、搜寻

反义词

遗失、丢失

别人正在浏览...

襃女崩剥本月比伍憯痛车笠之盟彻明吃搭搭磁极大保多元函数访覃芳茵风害風陵堆风人诗丰殷革黜耕耨过实函牛鼎憨寝合色鞋欢情花烛夜胡溜蒹葭玉树箭在弦上极于台攫啄坎坎款引劳乏连宗陵原戾于南梁鸟惊鱼骇旁贷骈峙罢马扑冬冬乾哭穹礴冥搜阒然荣幸若惠撒娄丧家之狗纔可烧灰稍稍生死交射贴儵眒透平机退色绾手闲捷小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