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辟质的意思、辟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辟质的解释

即辟积。辟,通“ 襞 ”。《仪礼·既夕礼》“有前后裳,不辟,长及觳” 汉 郑玄 注:“不辟质也。觳,足跗也。” 贾公彦 疏:“云不辟质也者,以其凡男子裳不连衣,故皆前三幅,后四幅,辟积其腰閒,示文。今此亦前三后四,不辟积者,以其一服不动,不假上狭下宽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辟质”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和权威辞书进行解释:

“辟质”的含义:

“辟质”由“辟”和“质”两个字组成:

  1. 辟 (bì): 在此语境下,通“避”,意为躲避、逃避、回避。
  2. 质 (zhì): 在此语境下,指人质。古代两国交往或结盟时,常以王子或重要人物作为抵押品,称为“质”。

因此,“辟质”作为一个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是指逃避充当人质的责任或身份。它描述的是某人(通常是国君之子或重要人物)为了避免被派往他国作人质而采取的行动。

权威来源与引用:

该词最著名的用例见于《左传》:

“辟质”意指逃避充当人质的责任或身份。它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古语词,其理解需依托于《左传》等先秦典籍所记载的具体事件(如宋公子冯出居郑国),并在权威的古代文献注释(如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得到印证。在现代汉语中,该词已基本不再使用,其概念可由“逃避做人质”或更现代的表述“规避人质风险/身份”来替代。

网络扩展解释

“辟质”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读音与基本释义

二、来源与用法

  1. 典籍出处
    出自《仪礼·既夕礼》中“有前后裳,不辟,长及觳”,汉代郑玄注释为“不辟质也”,指丧服的下裳(裙子)未做褶皱处理,直接长至脚背(觳即足跗)。

  2. 古代服饰背景
    通常男子裳由前、后两片布拼接,前三幅、后四幅,腰部通过褶皱(辟积)形成上窄下宽的样式以显文饰。但丧服因形制简朴,省去褶皱,保持布料自然垂落。

三、其他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组词或例句,可参考《仪礼》相关注释及汉唐经学家的解读。

别人正在浏览...

白头而新不腆尝鲜陈谢串亲出恭吹纶絮出人意倒彩大雨滂沱登成帝傅萼绿华防録府曹抚扪付诸洪乔格拉瓜祭好还蚝甲阂富坏舛黄葛虎掌鉴澈建德积迭机枸子积厚敬诺酒辜苦果窟磊子黎黑麟绂流星掣电鸾枝花緑波门下咪唑挪移偶行乾冈曲襟耎梯三点水赡博深矉蹙頞神勇时稼首善之地庶物同父荼首瓦脊忘断万岁无所顾忌无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