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凉州曲的意思、凉州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凉州曲的解释

乐府《近代曲》名。《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凉州曲》,本 西凉 所献也,其声本宫调,有大遍、小遍。 贞元 初,乐工 康崑崙 寓其声於琵琶,奏於 玉宸殿 ,因号《玉宸宫调》。”参阅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凉州曲(亦常称《凉州词》),是古代乐府曲调名,源自唐代,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历史渊源、文化意义及文学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一、汉语词典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释:

凉州曲:乐府近代曲名。本为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的民间歌曲,后经宫廷乐师整理改编,成为唐代著名的边塞乐曲。内容多抒写边塞将士的戍边生活、思乡之情及豪迈气概。

此曲调名中的“凉州”指古代河西走廊重镇(今甘肃武威),为丝绸之路要冲;“曲”即乐曲、歌辞。合称指以凉州地域风格为基调的乐府曲辞。


二、历史渊源

  1. 起源与传播

    据《乐府诗集》载,凉州曲源于唐开元年间。西凉都督郭知运将西域传入的“胡部新声”与凉州本地音乐融合,进献宫廷后定名《凉州曲》(或《凉州大曲》),后发展为教坊大曲,属“燕乐”体系。

    文化背景:唐代凉州为多民族交融之地,乐曲融合了龟兹乐、中原雅乐及吐蕃音乐元素,体现了“胡汉交融”的艺术特色。

  2. 文学化进程

    唐代诗人依此曲调填词,创作了大量《凉州词》,代表作家有王翰、王之涣等。其歌辞结构多为七言绝句,内容紧扣边塞主题,如: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

    此类作品使《凉州曲》从乐曲名扩展为文学体裁名。


三、文化意义

  1. 边塞诗的代表载体

    作为唐代“边塞诗”的核心曲调之一,《凉州曲》以悲壮苍凉的意境,集中反映了戍边将士的生存状态与家国情怀,成为盛唐气象的独特注脚。

  2. 音乐与文学的共生

    据《新唐书·礼乐志》载,《凉州曲》在宫廷演奏时结构繁复,包含“散序”“中序”“破”等多段体,后因曲调失传,仅文人拟作的《凉州词》流传于世,成为文学经典。


四、代表作品及影响

后世影响:宋代以后,《凉州词》作为文学典范被收入《唐诗三百首》等选集,其名亦成为边塞文化的象征符号。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
  2.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辞》(中华书局,1979年)
  3.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4. 《新唐书·礼乐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注:为符合学术规范,参考资料仅标注文献名称,具体内容可于权威出版社或学术数据库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凉州曲”是唐代重要的乐府曲调,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音乐特色。以下为详细解释:

1.定义与起源

2.音乐与文化特色

3.地理与文学影响

4.代表作品与流传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作或历史细节,可参考上述来源中的高权威性网页(如、8、12)。

别人正在浏览...

安培力白豹不人道苍祇残损侧室阐发大闺女带和大脚三弹诋鼎铭董事会顿备犯暑封翁服章高绝乖职憨笑合鼓还淳反朴花生子鹘仑吞枣活埋兼就进马击球廐圉矍踢锯匠雷岸吏榦灵感离叛流贾鸾舆凤驾马讼蜜口剑腹男子汉大丈夫泥金帖子醲酝庖羞剽取前对琼箫奇致鬈毛三方剩山残水时澍实体词四推塌嘴调胹妄执飨食贤胄窸绰奊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