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来书的意思、来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来书的解释

来信。 唐 杜甫 《别常徵君》诗:“各逐萍流转,来书细作行。” 宋 朱熹 《答汪子卿书》:“窃味来书所引《论语》数条,言仁甚悉,而所论反復亦不为不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来书"是汉语中的一个文言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对方寄来的书信,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或特定语境。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解析

    • 来:表示动作的趋向性,指“由彼及此”。
    • 书:古汉语中特指“书信”或“文书”,如《说文解字》释:“书,箸也”(即书写记录的文字)。

      合义:指对方送达或寄来的信件。

  2. 词典定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来书”即“来信”,指他人寄给自己的书信。

    例:杜甫《答杨梓州》诗:“闷到房公池水头,坐逢杨子镇东州。却向青溪不相见,回船应载阿戎游。” 诗中“来书”即指友人寄送的诗文或信件。


二、语境与用法

  1. 文言与书面语

    多见于古代文献、公文或正式书信,如:

    “来书所述之事,已悉知。”(《唐宋八大家文集》)

  2. 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偶见于正式文书、学术交流或仿古表达,如:

    “针对贵方来书中提出的建议,我方深表赞同。”


三、权威文献参考

  1.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

    释“书”为文字载体的统称,奠定其作为书信的语义基础。

    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说文解字》

  2. 《杜工部集》(唐·杜甫)

    杜甫诗中多次使用“来书”指代友人书信,印证其唐代用法。

    来源:杜诗全文检索系统

  3. 《汉语大词典》(现代辞书)

    明确释义为“来信”,收录于第二卷第1203页。

    来源:汉语大词典数据库


四、语义演变


五、经典用例

  1. 《与陈伯之书》(南朝·丘迟)

    “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来书 云欲因瑕衅以逞志,此实悖逆之言。”

    (此处“来书”指陈伯之此前寄给丘迟的信件)

  2. 《答司马谏议书》(北宋·王安石)

    “来书 谓‘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事,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指司马光写给王安石的谏议信)


“来书”是汉语中具有明确指向性的文言词,其释义需结合“书”的古义(书信)及“来”的趋向性,现代使用虽少,但在文史研究、公文写作中仍具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来书”是一个文言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寄来或送来的信件,即现代汉语中的“来信”。多用于书面语或古典文献,如杜甫《别常徵君》诗:“各逐萍流转,来书细作行”。

二、用法特点

  1. 文言色彩:属于古代汉语表达方式,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常见于古籍或仿古文体中(如朱熹《答汪子卿书》中“窃味来书所引《论语》数条”)。
  2. 构词解析:“书”在此特指书信(如提到“书”作书信解),而非书籍或书写动作。

三、相关拓展 该词在《汉语辞海》《沪江在线词典》等工具书中均有收录,近义词包括“来函”“来札”等,反义词可对应“复信”“回书”。现代使用场景多见于学术文献解读、古文翻译等领域。

别人正在浏览...

弊风宾幕鄙琐补花采芹人廛居剗戾超奇城臯赤贫如洗冲冠眦裂丛遽醋大断头话丰膴管辂还命亥豕相望虹饮怀喜件目徼功叫横解阸祲氛季氏絶话均和空夐窥勘魁陆狼狈万状郎臣陵场陇廉龙舆络縸麻絇明曜募原沤纻骈列丕则千山万水骑马戚友软棉色目赡雅神理食鸡肋失时收付守训私觐私援帖经万喙销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