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尚书》。《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脩容乎《礼》园,翱翔乎《书》圃。” 郭璞 注:“《尚书》所以疏通知远者,故游涉之。”
(2).犹书林。文章园地。 宋 方勺 《泊宅编》卷一:“生逢垂拱,不识干戈免田陇。士林书圃终年,庸非天宠。”
“书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主要角度解析,并结合历史文献用例说明:
指代《尚书》
该用法源自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脩容乎《礼》园,翱翔乎《书》圃。”。郭璞注解认为,《尚书》因具有“疏通知远”的特点,故以“圃”比喻其思想园地,供人研习遨游。
比喻文章园地或书林
宋代方勺在《泊宅编》中写道:“士林书圃终年,庸非天宠”,此处“书圃”引申为文人汇聚的学术领域或著述荟萃之地,类似“文苑”“学林”的意象。
多用于古典文学或学术讨论中,例如:
提示:若需查阅完整文献原文或更多用例,可参考《上林赋》《泊宅编》等典籍。
《书圃》是一个独特而富有诗意的词汇,指的是一个围墙或篱笆所围起来的、用来栽种和种植书籍的花园。
《书圃》由“言”和“囗”两个部首组成,它的总笔画数为16。
《书圃》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唐朝时期的文献中,意指一个用来栽种书籍的园地。
《书圃》的繁体字为「書圃」。
古时候,书圃的汉字写法可能会略有不同,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写法可能会有微小的变化。
1. 这座书圃里种满了珍贵的古籍和文化遗产。
2. 在书圃中,每棵书籍都像一朵盛开的花朵,吸引着人们前去品读。
园圃、花圃、碑圃、文圃
书苑、书堂、书院、藏书阁
荒凉、贫瘠、荒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