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曲名。 宋 王灼 《碧鸡漫志》:“至 唐 武后 时,旧曲存者,如《白雪》、《公莫》、《巴渝》、《白萱》、《子夜》、《团扇》、《懊憹》、《石城》、《莫愁》、《扬叛儿》,《乌夜啼》、《玉树后庭花》等,止六十三曲。”参见“ 公莫舞 ”。
“公莫”一词的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解释,以下是综合整理后的详细说明:
来源与定义
“公莫”最早指汉唐时期的舞曲名,见于宋代王灼《碧鸡漫志》的记载,与《白雪》《子夜》等古曲并列。该舞曲在唐代仍存,属于宫廷或民间传统音乐形式。
相关延伸
唐代李贺曾作《公莫舞歌》,描述鸿门宴场景,可见其可能与历史叙事或仪式舞蹈相关。
成语用法(存疑)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解释为成语,意为“对公共事务漠不关心”,由“公”(公共)和“莫”(不)组合而成。例如例句:“他对待公共财产总是公莫不管。”
注意:此用法未见于权威古籍,可能是现代引申或误用,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姓名寓意
作为名字时,“公”象征公正廉洁,“莫”取自“一辞莫赞”(形容诗文精妙),整体寓意正直且有才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乐府诗集》或唐代文学相关研究。
《公莫》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它主要用来描述一种特定的状况或状态。它的意思是“不公正”或“不公平”。这个词表达了不公正、不合理或不平等的情况。
《公莫》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它的“公”是指示部首,也是汉字中常见的一个部首,代表了一种公正、公平的概念。它的“莫”是声旁部首,表示与植物有关的意思。
根据笔画数来计算,这个词一共有12个笔画。
《公莫》一词来源于古代文献和文言文中,最早出现于《尚书》中的“小辞·诔命》篇。在现代汉语中,它逐渐被淘汰,不再被常用。
在繁体字中,公莫的写法为“公莫”。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关于《公莫》这个词的古代写法,具体可参考古代史书和古汉字字典的记载。
1. 在这个国家,很多人长期以来都受到了贫富差距的压迫和公莫待遇。
2. 他为了追求正义,奋斗着消除社会中的公莫现象。
与《公莫》这个词相关的组词有:公正、公平、公义、不公等。
与《公莫》意思相近的词语有:不公正、不公平、不平等等。
与《公莫》意思相反的词语有:公正、公平、平等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