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检举,查察。 汉 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或有抱罪怀瑕,与下同疾,纲网弛纵,莫相举察。”《北齐书·司马子如传》:“ 乾明 初,领御史中丞,正色举察,为朝廷所许。”《元史·世祖纪十二》:“詔行大司农司、各道劝农营田司,巡行劝课,举察勤惰。”
(2).指选拔甄录人材。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 后汉 尚书令 左雄 ,欲限四十已上方可举察。 胡广 駮之,茂才异行者不拘年限……自 吴 、 魏 、 晋 ,皆以郡举孝廉、察秀才,故州郡长史别驾皆赴举察。”
“举察”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举”(检举、选拔)和“察”(审查、考察)组合而成,其含义可分为两类:
指对违法或失职行为进行揭露和审查。例如:
指通过考察推举人才,多用于古代官员选拔制度。例如: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兼具监督与选拔的双重职能,体现了官僚体系中“监督”与“用人”并重的特点,但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
《举察》是一个汉字词语,可以指举起或抬高并检视、观察事物的意思。在古代,也常用来表示审查调查、监察等含义。
《举察》的部首是手部(扌)和宝盖儿(宀)。根据部首的不同,可以按照不同的拆分方式进行学习。
按照“扌+宀”的拆分方式,可以获得“扌丨宀”三个部分,共有7画。
《举察》词源较为复杂,既有文言文的源流,也有口语中流传的变体。
从繁体字来看,举察的写法为「舉察」。其中「舉」表示抬起、举起的意思,「察」表示观察、审查的意思。
在古代,举察的写法没有现代的简化字形式。根据书法演变的历史进程,古时候的写法可能更加繁琐,书写笔画更多。
1. 他拿起放大镜,举察着书页上的小字。
2. 被控告的人正在接受警方的举察。
组词:
- 举动、举起、举荐
近义词:
- 观察、审查、检视、批评
反义词:
- 放下、忽视、忽略、漠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