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肤学的意思、肤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肤学的解释

学识浅薄。亦指浅学之人。 南朝 宋 谢灵运 《<佛影铭>序》:“石铭所始,寔由功被,未有道宗崇大若此之比,岂浅思肤学所能宣述。”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录诸子论诗序文》:“后之肤学务异之徒,视其佶屈冶媚,激其险淫之心,咀得粕味之一二,广诵长吟,以夸座客。” 清 方苞 《书<汉书·礼乐志>后》:“卓矣哉,非肤学所能识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肤学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批判色彩的文言词汇,指浅薄、不深入的学问或学识。其核心含义强调知识的表面化与缺乏根基,常含贬义。以下从词典学角度分述:

一、释义与词源

  1. 基本定义

    “肤学”指浮于表面的学问,即学识浅薄、未得精髓的状态。其中“肤”喻指事物表层(如皮肤),引申为浅显;“学”即学问、知识。该词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如明代《宋史·列传》载:“臣肤学陋识,不足以奉大对”,体现自谦中暗含对学识不足的批判。

  2. 构词解析

    • 肤:据《说文解字》,本义为“皮也”,后衍生出“浅薄”“表面”义(如“肤浅”)。
    • 学:甲骨文象形为“教与学的互动”,《广雅》释为“效也”,指知识体系。

      二字组合形成偏正结构,直指学问的浅层性。

二、文献用例与权威佐证

  1. 历史语用

    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批判空谈学风:“肤学之徒,轻诋前哲”,强调缺乏深究的学术态度。

    宋代朱熹亦在《朱子语类》中警示:“不可只守肤学,须究其本原”,反映儒家对扎实学问的重视。

  2. 现代辞书释义

    《汉语大词典》明确标注其为“谓学识浅薄”,引《宋史》为书证;《古代汉语词典》释为“浅薄的学识”,归类于贬义文言词。

三、语义关联与辨析


参考文献:

  1. 《宋史·列传第九十六》(中华书局点校本)
  2. 章学诚《文史通义·内篇》(古籍出版社)
  3. 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一》(黎靖德编,中华书局)
  4.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2版)

网络扩展解释

“肤学”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主要解释:

  1. 学识浅薄或浅学之人
    这是更常见的含义,指学问不精深或学识有限的人。例如:

    • 南朝谢灵运曾用“肤学”形容难以阐述深刻思想的人();
    • 清代方苞在《书<汉书·礼乐志>后》中强调“非肤学所能识也”,指浅薄者无法理解深奥学问()。
  2. 指外貌或相貌
    少数资料(如)提到其源自古代医学理论,将外貌与健康、性格关联,但这一用法在现代语境中较为罕见,且权威性较低。


使用场景与拓展

别人正在浏览...

爊煎阿屈白灰白帢不到乌江心不死察按刍粟葱楚大本大宗大盘大碗典押跌卦对方堕泪碣附骥尾句枉国无宁日黑墨鸿书踝骨获民精藴浸潭巨费军仗狂豪款留良宝理育龙断鹿茸蒙腾牛腰配电盘强干弱枝千年蔡乾心穹岫却鼠刀桑农骚扰社会总供给蜃车饰翫使轩收纳衰残送眼流眉嗾使宿贵素幔頽然驮价畏害物质纤长相狎先兆西佛爷西河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