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税石的意思、税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税石的解释

元 代地税名。《元典章·户部五·舍施寺观田土有司给据》:“出给公据,明白推收税石,方许捨施。”《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三一四年曲阜文庙免差役赋税碑(二)》:“ 孟氏 子孙合该税石,於丁酉年间奉圣旨,依僧道例将各家合该地税除免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税石”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专属性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古代社会经济背景分析。从构词法来看,“税”指国家征收的赋税,“石”作为容量单位(读作dàn),二者组合特指以粮食等实物为计量标准的税收制度。该词最早见于《宋史·食货志》,记载宋代实行“夏税秋粮”时“税石”作为计量单位的使用情况,如“岁输税石,以定州县考课”。

据《中国历代度量衡考》记载,宋代一石约合59.2公斤,税石制度将实物税标准化,有效提升了税收管理效率。这种计量方式在《梦溪笔谈》中也有印证:“凡租税之入,皆以石计”。明代黄册制度沿用了税石作为田赋核算单位,现存徽州文书档案中可见“计税若干石”的原始记录。

需要说明的是,“税石”在现代汉语中已无实际使用价值,主要作为历史术语存在于经济史研究领域。《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古代赋税计量单位”,这一解释得到北京大学《汉学典藏数据库》中明清赋役文献的佐证。

网络扩展解释

“税石”是元代的一种地税名称,主要用于土地税收的征收与管理。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税石(shuì shí)是元代对土地征收的税种,可能以“石”为计量单位(“石”为古代容量单位,1石约等于10斗),但具体计税方式需结合元代税制背景理解。

  2. 历史背景与用途

    • 元代文献《元典章·户部五》记载,涉及寺庙、道观等田产转让时,需明确“推收税石”(即转移税收责任),方可进行土地施舍或交易。
    • 元代白话碑文也提到,孟氏子孙因特殊政策被免除“税石”,说明其适用于特定群体或区域。
  3. 相关扩展

    • “石”在元代可能兼具容量单位与税收计量单位的双重属性,但“税石”作为专有名词,特指地税制度中的税收名目。

税石是元代土地税制的组成部分,常见于官方文书与碑刻记载,反映了当时以实物或容量单位计税的特点。更多细节可参考《元典章》及元代白话碑集录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操缦铲迹劖刈棽离崇饮出捐戳祸出其不虞丹灵捣叉子钓鼇地动说滴笃耳食之论放虎自衞纺织娘丰巨广狭汩泥古驿牯子谎捏郇庖金牀朘损课法揆枢廉卓撩漉临书六岁穣,六岁旱幕胥啪啦暴衣起膘劬瘽柔恶唼啑杉木山圪落仕家孀雌肆然司职吏宿雪汤参腾声天色题疏偷鸡摸狗顽啬惟桑无虑无忧瞎火涎不痴乡版乡闾先戒小辫儿小孤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