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的意思、程颢的详细解释
程颢的解释
程颢(1032-1085) :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人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和弟程颐同为理学的奠基人,世称“二程”。提出“天理”之说。又认为知识、真理的来源在于人的内心。他和程颐的学说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挥,世称程朱学派。著作收入《二程全书》。
词语分解
- 程的解释 程 é 规矩,法式:程式。程序。章程。规程。 进展,限度:程度。进程。日程。过程。 道路的段落:路程。行(妌 )程。里程。启程。前程。 衡量,考核:计日程功。 姓。 笔画数:; 部首:禾; 笔顺编号
- 颢的解释 颢 (顥) à 白的样子:颢颢。颢气(洁白清新之气)。 古同“昊”,昊天。 笔画数:; 部首:页;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程颢(1032—1085),字伯淳,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河南洛阳人。他与胞弟程颐共创“洛学”,奠基宋明理学,被尊为“程朱理学”的开山鼻祖之一。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解析其详细含义:
一、人物身份与核心思想
-
理学奠基人
程颢提出“天理”概念,主张“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强调“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的万物一体观,其思想收录于《二程全书》。其学说以“识仁”“定性”为核心,主张通过内心修养体认天理(《宋元学案·明道学案》)。
-
教育实践者
曾任鄠县、上元县主簿,晋城令等职,推行儒家教化,兴办学校。提出“学者须先识仁”的教育理念,强调“静观”与“诚敬”的修养方法(《河南程氏遗书》卷二)。
二、历史地位与影响
-
学派传承
与程颐并称“二程”,其学说经朱熹发扬形成程朱理学体系,成为元明清官方哲学。南宋时追封河南伯,从祀孔庙(《宋史·道学传》)。
-
著作与语录
代表作《定性书》《识仁篇》系统阐述心性论,语录收录于《二程遗书》。其“天人一本”“性即理”等命题深刻影响后世儒学(《中国哲学史·宋明理学卷》)。
三、权威文献参考
- 《宋史·道学传》:官方史书对其生平的权威记载
- 《二程集》(中华书局点校本):思想研究的核心原始文献
- 《近思录》(朱熹编):收录二程理学精要的经典读本
-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现代学界对其哲学体系的系统阐释
程颢的思想体系融合宇宙论与伦理学,将儒家道德提升至形而上学高度,其“天理”观重塑了传统儒学的理论框架,奠定了理学数百年的学术根基。
网络扩展解释
程颢(1032-1085),字伯淳,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是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之一,与其弟程颐并称“二程”。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解释:
1.人物背景
- 程颢祖籍河南洛阳,出生于湖北黄陂,历任陕西户县主簿、晋城和扶沟县令等职。他提出“视民如伤”的治理理念,强调为官者应体恤百姓疾苦。
- 学术上,他与程颐共同创立“洛学”,主张“天者理也”,认为宇宙的根本法则是“天理”,并强调通过内省修身与天理契合。
2.核心思想
- 天理观:提出“天理”是道德与自然的最高准则,认为“仁者与物同体”,将伦理与宇宙规律统一。
- 心性论:主张“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认为真理源于内心,需通过“诚敬”的修养方法体悟。
- 教育观:强调“传心”教育,注重道德实践与内在觉悟的结合。
3.影响与著作
- 程颢的学说被朱熹继承发展,形成“程朱理学”,成为宋明理学的核心流派。
- 其著作收录于《二程全书》,涵盖哲学、教育等内容。他的诗词亦融入理学哲思,如《春日偶成》以自然意象表达对“天理”的体悟。
4.历史评价
- 作为理学的开创者,程颢被奉为“先贤”,入祀孔庙。他融合儒学与宇宙论的思想体系,对后世哲学、教育及社会治理影响深远。
以上信息综合自多篇权威资料,若需进一步了解其生平细节或思想体系,可查阅《二程全书》及相关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拜见钱豹文鼠倍日并行北翟表致闭门自守宾詹鄙塞不得善终酬答打夯等子奠醊调防雕砻调盐东主二甄苟简官阁归骸华乐恢恑憰怪讳名火阳戛羹角芒讦讪旌宠静功靖康堇色锦衣伎曲驹隙岚霏乐情令居履约驽驘拍掌赔垫品秩汤汤儿山蛮试守眎文鼠蹊算禄缩印抬肩天冲吐言外刚内柔为虎添傅翼微痾五本五方杂厝诬托诡挂戏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