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旦奭的意思、旦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旦奭的解释

周公旦 与 召公奭 的并称。两人都是 周 初功臣。 汉 蔡邕 《太傅胡公碑》:“傅圣德於幼冲,率 旦 奭 於旧职。” 前蜀 贯休 《大蜀高祖潜龙日献陈情偈颂》:“富人侯王, 旦 、 奭 、 摩詰 。” 明 谢谠 《四喜记·泥金报捷》:“际明时,逢圣主,显嘉猷,成懋烈, 旦 奭 齐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旦奭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罕见使用的复合称谓,其释义需从汉字本义与历史语境双重角度解析:

一、单字训诂

  1. "旦"在《说文解字》中释为"明也。从日见一上。一,地也",本义指黎明时分。引申为光明、初始之意,《尚书·尧典》有"寅宾出日"句,孔颖达疏解"旦"为日初出之时。
  2. "奭"据《康熙字典》记载,读作shì时意为"盛也",如《诗·小雅》"尔酒既旨,尔殽既奭";作姓氏时,《万姓统谱》载为西周召公后裔之氏。

二、历史指代 特指西周初年两位辅政大臣——周公旦与召公奭的合称。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成王年幼继位时,"周公、召公二相行政",二人共同推行"分陕而治"的治国方略,成为周王朝巩固政权的核心力量。

三、现代使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无实际使用案例,《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亦未收录为独立词条。学界仅在研究西周历史文献时偶见该合称形式,日常语言交流中建议使用"周召"等规范表述。

网络扩展解释

“旦奭”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周公旦与召公奭的并称,两人均为西周初期的重臣,共同辅佐周成王治理天下。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旦奭由“周公旦”和“召公奭”两位历史人物组成。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制礼作乐,奠定周朝制度;召公奭是周初宗室,曾与周公分陕而治,负责西部地区的治理。

  2. 历史背景
    两人在周成王年幼时共同辅政,以德政著称。例如,汉蔡邕《太傅胡公碑》中记载“傅圣德于幼冲,率旦奭于旧职”,即借旦奭比喻辅佐幼主的贤臣。


使用场景


补充说明

如需更全面的文献引用或历史细节,可参考汉蔡邕《太傅胡公碑》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抱关击柝宝璐宝璞保育院杯酒戈矛博士买驴裁抑呆獃涤纶鼎趾动脉弓杜遏堵垣鄂君舟耳掴子古事宏玩壶瓶胡诌乱傍接茶景泰蓝九解就路讥戏顆恰连茵里程粼粼卤簿使鸬鷀船卖油嘴迷厮木榜南客逆毛鸧偏恣苹蘩黔苍齐后疟情人亲骨肉青远球楼全个任何矢口狡赖石髓羹市招书具遂意讨乱听其自便萎哲齆鼻无何显大仙观小公馆下山席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