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芦莩的意思、芦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芦莩的解释

芦苇内壁的薄膜。《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律中大蔟” 唐 孔颖达 疏:“ 熊氏 云:‘按吹灰者,谓作十二律管,於室中四时位上埋之,取芦莩烧之作灰,而实之律管中,以罗縠覆之,气至则吹灰动縠矣。’”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芦莩”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释义如下:

一、基本解释

芦莩(拼音:lú piǎo)指芦苇茎秆内壁的薄膜。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常出现,例如《礼记·月令》的唐代注释中提到,用芦莩烧灰填充律管,通过观察灰的震动判断节气变化。

二、延伸含义

  1. 象征疏远关系
    因芦莩本身轻薄且附于芦苇内部,古人用它比喻血缘疏远的亲戚,如“葭莩之亲”(“葭”即初生芦苇,“莩”同“芦莩”)。

  2. 文化应用
    古代科学实验中,芦莩灰被用于律管测节气,体现其物理特性的利用。

三、读音注意

部分资料注音为“lú fú”,但主流文献及《汉语大词典》均标注为“lú piǎo”,建议以后者为准。

四、相关词汇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礼记》及唐代孔颖达的注疏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芦莩

芦莩,出自《楚辞·离骚》。在这里指的是芦苇的根茎,具有药用价值。芦莩有清热、利湿、祛风*********,常用于治疗湿热病症。

拆分部首和笔画

芦莩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艸(草字头)和并。芦莩的总笔画数为16画。

来源

芦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楚辞·离骚》中,是大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篇辞章。屈原以深刻的哲理和优美的词曲表达了他对故土的眷恋和对战争的痛惜。

繁体

芦莩的繁体字为蘆蕪。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芦莩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在稍有不同。根据古籍记载,芦莩的古汉字写作蘆蕪。

例句

1. 服用芦莩汤可以清热解毒。

2. 这个药方中加入了芦莩,用来治疗湿热病症。

组词

芦莩可以与其他词汇组合成不同的词语,如芦莩茎、芦莩汤、芦莩粉等。

近义词

芦莩的近义词有芦荟、芦根。

反义词

芦莩的反义词无。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