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绞铁成索。极言力大。《淮南子·主术训》:“ 桀 之力,制觡伸鉤,索铁歙金。” 高诱 注:“索,绞也。” 南朝 梁 江淹 《尚书符》:“索铁拔距,孤视万旅。”
“索铁”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有所记载,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索铁”指绞铁成索,形容力量极大,常用来夸张地描述人的勇武或非凡气力。例如《淮南子·主术训》提到“桀之力,制觡伸鉤,索铁歙金”,高诱注“索,绞也”,即通过绞拧金属展现力量。
部分资料(如)将“索铁”解释为“快速搜索目标”,但此说法缺乏古籍支持,可能为误传。主流解释仍以“绞铁成索”为核心。
“索铁”属书面化表达,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需结合具体文本理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淮南子》《江淹集》等原始文献。
《索铁》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表示寻找和发现金属或铁矿石。
《索铁》的拆分部首是“缶”和“金”,其中“缶”是表示容器的部首,而“金”是表示金属的部首。
根据笔画顺序,整个词语共有9笔。
《索铁》一词的来源并不确切,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冶金工艺。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古代冶炼师傅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寻找和发现金属矿石,因此称之为“索铁”,后来逐渐演变为固定的词语。
《索铁》的繁体字是「索鐵」。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并不固定,因此《索铁》在古时候的写法可能存在多种变体。然而,由于文献和资料的缺失,我们无法确定确切的古时候汉字写法。
1. 前人用勤勉的精神在山区索铁,开创了冶金炼铁的技术。
2. 这个探险队正在沙漠中索铁,希望找到宝贵的矿藏。
索安、索赔、索说、索取、铁匠、铁水、铁路、矿石等。
搜寻、寻找、发现、探索、寻觅等。
拒绝、放弃、忽视、隐藏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