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散曹的意思、散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散曹的解释

散官。 明 蔡汝楠 《创建大复何先生祠记》:“方先生守中书时,犹散曹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散曹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官职类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古代朝廷中职事清闲、权责较轻的闲散官职。以下从词典释义、历史特征、文化内涵等角度详细阐释:


一、本义解析

  1. 职能属性

    指不承担核心政务、无固定实权的官职。此类职位多属安置性、荣誉性或辅助性岗位,与“要职”“枢机”相对。

    来源:《汉语大词典》释为“闲散的官职”

  2. 词源构成

    “散”取“闲散、非紧要”之义,“曹”为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或部门,合称即“闲散部门中的官职”。

    来源:《辞源》释“曹”为“官府分科治事的部门”


二、历史背景与特征

  1. 制度渊源

    散曹制度多见于汉唐至明清,是官僚体系的分流机制。例如唐代的拾遗、补阙等谏官,宋代的部分祠禄官(如管理宫观的虚职),均属此类。

    来源:历史学者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指出“散曹多用于安置闲员或勋旧”

  2. 社会认知

    散曹官员虽地位清贵,但因缺乏实权,常被视作仕途失意或边缘化的象征。杜甫诗云“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官定后戏赠》),即自嘲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一散职的无奈。

    来源:古典文学研究《杜甫诗集笺注》


三、文化引申与隐喻

  1. 文学意象

    在诗词中常借“散曹”暗喻怀才不遇,如陆游“冷官无一事,日日得闲游”(《剑南诗稿》),反映散职的闲逸与落寞。

    来源:《宋词鉴赏辞典》对陆游宦途的评析

  2. 现代转义

    当代语境中可引申指机构中无实质决策权的岗位,或喻人处于边缘化状态,如“身居散曹,有志难伸”。

    来源:语言学著作《汉语隐喻词研究》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2012.
  2.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5.
  3. 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4. 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2015.
  5. 《陆游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6. 王寅《汉语隐喻词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网络扩展解释

“散曹”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1. 基本含义:散官
    指无固定职事的官员,通常为闲职或荣誉性职位。例如明代蔡汝楠在《创建大复何先生祠记》中提到“方先生守中书时,犹散曹也”,即描述何景明担任中书舍人时仍属闲职官员。

  2. 引申含义:官员散会后回归职位
    作为成语使用时,“散”指解散,“曹”指官职,合起来表示官员在朝会结束后各自返回岗位处理事务,强调工作状态的恢复。


补充信息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注疏。

别人正在浏览...

百生班班可考变复辨剖毖劳屏退不稼不穑采醴骋情城寨殆庶撢简斗场二三君子烦暴飞雨凫水负薪构堂感深肺腑贡金工日孤念含生黉堂兼仆监铺艽野机利寖失计穷虑尽鸡苏旧知空衔诳绐连纚离俗漏语鲁戈梅花信谋律凄洏诠义区中缘弱枝枣伤心生功止过生獠矢人水碧遂往韬戈偃武屯扎外州晚气顽质五尺童子五千文响彻云表乡从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