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镂貌。《文选·王褒〈洞箫赋〉》:“鎪鏤离洒,絳脣错杂。” 李善 注:“《尔雅》曰:‘离洒,鎪鏤之貌。’” 吕向 注:“离洒,文貌。”一说花纹散布貌。参见 朱珔 《文选集释》卷十五。
“离洒”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释:
基本释义
指刻镂的样貌,即雕刻装饰的形态。该词出自《文选·王褒〈洞箫赋〉》中的“锼镂离洒,绛唇错杂”,李善注引《尔雅》称“离洒”为“锼镂之貌”,吕向则解释为“文貌”(纹理或花纹的样态)。
引申理解
另有观点认为“离洒”可指花纹散布的样貌(如朱珔《文选集释》提及),强调雕刻纹饰的分布状态,可能与器物表面的装饰效果相关。
语境应用
该词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器物(如洞箫)的雕刻工艺,属于文学性较强的表达,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
字义辨析
建议结合《洞箫赋》原文及注释进一步体会其文学意象。
《离洒》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用来形容水滴落下的样子。它所表达的意思是,水滴如同盛放的瑰宝,在空中优雅地飘落。
《离洒》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两个部首:禾(he2)和氵(shui3)。它一共由11个笔画构成。
《离洒》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汉书·食货志》中,用来描述泽国中不同的灌溉渠道。
《离洒》的繁体字为「離灑」。
在古时候,「离洒」的写法可能有所变化。根据史书记载,有些文献中将「离洒」写作「离洒夕」,其中的「夕」是表示日落的意思,彰显出水滴黄昏时落下的美丽场景。
1. 大雨过后,树叶上的水珠离洒而下,闪烁着微光。
2. 他把手掌伸出车窗外,感觉雨水离洒在手心。
香洒、飒洒、溅洒、鱼洒、花洒
溅落、滴落、飘零、跌落、洒落
集结、聚拢、堆积、聚集、动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