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守壹 ”。1.道家修养之术,谓专一精思以通神。语出《庄子·在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 晋 葛洪 《抱朴子·地真》:“守一存真,乃能通神。” 唐 吕岩 《谷神歌》:“若人能守一,只此是长生。”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诵金刚经帖》:“道家言守一,若饥,‘一’与之粮;若渴,‘一’与之浆。”
(2).专守定法。《汉书·严安传》:“当时则用,过则舍之,有易则易,故守一而不变者,未睹治之至也。”
(3).指忠于某一信条。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宋江三十六赞》:“ 龚圣与 作《宋江三十六赞》并序曰……古称 柳盗跖 为盗贼之圣,以其守壹。”
(4).指女子守节。 清 卓尔堪 《昆阳王烈女拟焦仲卿妻古诗体》:“孤鴈终孤飞,不屑乱匹配。女子守一终,旧盟焉敢背。”
“守一”是汉语中具有哲学、宗教及修身内涵的复合概念,其核心意义指专注、持守某种根本原则或内在本质。具体可从以下层面解析:
哲学与宗教内涵
“守一”最早见于道家思想,指通过精神专注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道德经》提出“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强调守持身心合一的状态。道教典籍《太平经》进一步将“守一”发展为修炼法门,认为“守一明之法,长寿之根也”,主张通过意念集中于丹田或特定神祇实现长生。
养生修炼实践
在传统养生体系中,“守一”特指气功或内丹术中的凝神调息法。晋代葛洪《抱朴子》记载“守一存真,乃能通神”,描述通过专注呼吸与意念引导真气运行的修行方式。这种方法被认为能调和阴阳、增强生命力。
社会伦理延伸
儒家语境中,“守一”引申为恪守道德本心。《朱子语类》提及“守一之谓敬”,主张以专一态度践行礼仪规范,如“守一而不变,君子之道也”,强调对仁义原则的坚守。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仍保留“专心致志”“保持纯粹”的引申义,例如“守一不移”形容坚定不移的品格。其跨领域的内涵演变体现了中华文化中“执中守一”的核心价值观。
“守一”是一个具有深厚哲学内涵的词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延伸。以下为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守一”最初源于道家思想,指通过专注精思达到精神与自然相通的修养方法。源自《庄子·在宥》中“我守其一以处其和”,强调将意念集中于内在和谐状态,以修身养性。道教经典《太平经》进一步阐释为“守持精神意志”,认为精神与形体合一可长生久视。
葛洪《抱朴子》称“守一存真,乃能通神”,吕岩《谷神歌》则言“若人能守一,只此是长生”,均体现其在道家修炼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以上内容综合了道家经典、历史文献及现代解析,涵盖哲学、养生、伦理等多维度释义。如需进一步探究具体典籍原文,可查阅《庄子》《太平经》等文献。
百觚白雪并容徧覆巢薮村駡道边苦李得要肥遯鸣高复合物凫亹钢七郎当挂星查古话归正桂子飘香国恶豪毛黑状闳逸后面浑涵近上酒铛良贾两生丽蘂六面印六寝流行歌曲緑駬緑舌髦马谬论南容辇洛匹夫勇倾伫弃损齐壹蛆渠色容尚席召伯棠市爱石壁诗博士仕朝诗绫市闉戍角说头儿梳妆台吻角问一答十乌剌赤纤毫无爽县太爷狭乡奚假新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