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尸注的意思、尸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尸注的解释

见“ 尸疰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尸注是古代中医文献中记载的一种疾病术语,特指由尸体或坟墓秽气传染所致的危重传染病,具有病程迁延、症状复杂的特点。其释义可从字源、病理特征及历史记载三方面解析:

一、字义溯源

二、病理特征

据隋代《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四》记载,尸注属“注病”之一,典型表现为:

  1. 寒热交作:患者忽冷忽热,迁延不愈;
  2. 精神萎靡:沉默恍惚,气力衰竭;
  3. 体表变化:皮肤出现肿块或溃烂;
  4. 传染性:可通过接触死者遗物或墓地秽气传播。

三、历史认知演变

唐代《千金要方》将尸注归为“肺痿”类疾病,认为其“死后复传旁人”;明代《普济方》进一步描述其症状为“骨蒸、咯血、羸瘦”,与现代医学中的结核病特征相似。可见古人已认识到此类疾病的传染性与消耗性本质。

学术参考

  1.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1963.
  2. 刘熙. 《释名》.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3. 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5.
  4. 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 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9.
  5. 朱橚. 《普济方》.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9.

注:现代中医临床已不使用“尸注”病名,其描述症状多归类于“肺痨”“虚劳”等范畴,相关解释需结合古籍语境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尸注”一词有两种不同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

  1. 中医病症解释(主流含义)
    指“尸疰”,是中医对传染性痨病的古称,即肺结核。该病病程缓慢且具传染性,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咯血等。

  2. 墓碑文字含义(较少见用法)
    由“尸”(遗体)和“注”(刻写文字)组成,原指墓碑或墓志铭上记录死者生平的纪念性文字。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躃足采名常满仓程子衣尘彯打参大块朵颐黨輩吊礼督捕非想非非想处天高卲搿合隔邻歌悦归色黑不楞敦画幡黄嫩缓慢惠而检幅缴绕荠菜界桩进致饥驱击壤歌祭献计学疾言倨色既月宽放老医少卜梁木帘钩憀栗辽缅藜光林旭卖萌蛮不在乎漫澶蜜饯名邦难心扭殴譬执千疮百痍衽席儒素伤痍深谋世族铁笔无私屯丁陀罗尼幢香肠显异校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