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吊丧的礼制。《礼记·杂记下》:“妇人非三年之丧,不踰封而弔。如三年之丧,则君夫人归。夫人其归也,以诸侯之弔礼。”《左传·文公九年》“ 秦 人归 僖公 、 成风 之襚,礼也” 唐 孔颖达 疏:“﹝ 秦 康公 ﹞追赠 僖公 ,并及 成风 ,假弔礼而行,故曰礼也。”
(2).古时凶礼之一。《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荒礼哀凶札,以弔礼哀祸烖。”
“吊礼”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的特定概念,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指与吊唁相关的仪式规范,常见于丧事场合。例如:
属于周代“五礼”中凶礼的组成部分,用于哀悼国家灾祸。据《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吊礼与荒礼(应对饥荒、瘟疫)并列,专门针对水火灾害、战争等重大灾难。
吊礼的实施对象不限于个人丧事,还涉及国家层面的灾异事件,体现了古代“礼”对社会秩序和伦理关系的规范作用。其具体形式包括服饰、言辞、赠物等细节,如《礼记》中多次提及不同身份者吊唁时的行为准则。
“吊礼”是指对逝者进行祭奠或悼念的仪式、行为或活动。这通常表示对死者的尊重和缅怀,传达对逝者及其家属的慰问和哀思。
汉字“吊礼”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
“吊礼”一词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思想。在台湾、香港等地,普遍采用繁体字“弔禮”来表示。
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1. 我们参加了他的吊礼,为他默哀。
2. 在吊礼上,人们默哀悼念逝者。
祭吊、吊祭、吊唁、吊丧、吊慰等。
缅怀、悼念、哀悼。
庆祝、庆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