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赏玩所嗜好的珍品。《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后在位恭俭,少嗜玩,不喜笑謔。”
(2).指因喜好而赏玩。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四篇一:“但此等古器历来只委之于骨董家的抚摩嗜玩,其杰出者亦仅拘拘于文字结构之考释汇集而已。”
嗜玩是由“嗜”与“玩”组合而成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对某种事物(尤指玩乐、新奇之物)表现出过度的沉迷或癖好。以下从权威辞书及文献角度分层解析:
“嗜”的本义
源自《说文解字》:“嗜,欲喜之也。” 意为强烈的喜好或贪求,隐含难以自控的倾向。如《聊斋志异·促织》中“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此段虽未直接用“嗜”,但描绘了主人公对促织(蟋蟀)的痴迷,可佐证“嗜”的深层意涵 。
“玩”的释义
《康熙字典》引《玉篇》:“玩,弄也。” 本指赏玩、戏弄,后引申为沉溺于某物而忽略正务。如《尚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警示过度沉迷的危害。
“嗜玩”的完整释义:
指对玩乐、新奇事物或特定癖好产生难以节制的沉迷,常含贬义,暗指因耽于逸乐而荒废本业。其特点包括:
古代用例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鸽异》载:“公子嗜玩,非鸽勿亲也。” 描述贵族子弟痴迷养鸽,疏于正事,典型体现“嗜玩”的消极语义 。
近义词辨析
与“耽玩”(如《颜氏家训》“耽玩书史”)相比,“嗜玩”更强调非理性沉迷,而“耽玩”可中性指潜心研究。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嗜”释为“特别爱好”,未单列“嗜玩”,但结合构词法及语用习惯,当代用法仍承古义,多用于批评过度沉迷娱乐、游戏等行为,如:“青少年嗜玩网络游戏,影响身心健康。”
主要参考文献来源:
“嗜玩”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shì wán(注音:ㄕˋ ㄨㄢˊ),具体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读:
赏玩所嗜好的珍品
指对珍奇、珍贵物品的欣赏与把玩。例如《后汉书·皇后纪上》记载阴皇后“少嗜玩,不喜笑谑”,体现其克制物欲的性格。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也提到古器常被“抚摩嗜玩”,强调对器物的珍视。
因喜好而赏玩
泛指因个人兴趣对某类事物的沉浸式赏玩。元代曹伯启的诗句“生平所嗜玩清泉”,即描绘了以清泉为对象的雅趣。
苞举变文协韵采綖蚕蚀层栋昌披成色弛维宠绥椽条出处达观知命道家蓬莱山叠嶂丁板子冯耳蝜蝂服官给传耕则问田奴攻心战狗跳墙鹳鹅归泉咕量孤稺怀民浑个警卫惊寤旧史机修军垒軖轴纍囚林宗折巾卢狗论剑鹿帻闾阎安堵毛人美食秘怪岂况起死回生认养商侣沈定神怪衰绖説舌孙思邈特产题名突嵂万家灯火乌龟诬谩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