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惊寤的意思、惊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惊寤的解释

受惊动而醒来。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张镒》:“忽夜梦有人自门遽入…… 张 惊寤。” 明 高启 《梦游仙》诗:“惊寤忽长叹,虚空但云烟。” 清 刘大櫆 《就寝》诗:“覊人方就寝,啼鸟莫惊寤。”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惊寤"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由“惊”和“寤”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指从睡梦中突然惊醒,引申为因受外界刺激而猛然醒悟或觉醒。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字义解析

  1. 惊(驚)

    • 本义指马受骇而行动失常,引申为突然的震动、恐惧或警觉。《说文解字》释:“惊,马骇也。”
    • 在“惊寤”中强调突如其来的刺激感。
    • 本义指睡醒,与“寐”(入睡)相对。《说文解字》:“寤,寐觉而有言曰寤。”
    • 引申为觉悟、醒悟,如《诗经·关雎》“寤寐求之”。

合成词“惊寤”:

结合二者,字面意为“受惊而醒”,既指生理上的惊醒,也隐喻心理或认知上的顿悟。


二、古籍用例与释义

  1. 指从睡梦中惊醒

    • 《汉书·外戚传》:“梦帝谓己曰:‘王太后怒,汝何故不谨?’霍氏惊寤。”

      (霍氏梦中被帝王警示,惊醒后意识到危机。)

    • 《后汉书·皇后纪》:“夜梦登天,顾左右无援,惊寤流涕。”

      (梦中登天因无人相助而惊醒哭泣。)

  2. 引申为猛然醒悟

    • 宋代洪迈《夷坚志》:“忽闻空中语曰:‘汝寿止此。’惊寤,始悟平生之过。”

      (听闻天命警示后醒悟自身过失。)

    • 明代《警世通言》:“道士一言,惊寤痴愚。”

      (道士的话点醒愚昧之人。)


三、近义词辨析

词汇 侧重含义 例句参考
惊寤 受外界刺激而觉醒(含突发性) “雷声惊寤,方知身在客舍。”
觉悟 主动领悟道理(渐进性) “久病方觉悟,养生贵自然。”
警醒 警戒中保持清醒(预防性) “往事警醒,勿蹈覆辙。”

四、权威辞书释义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惊寤:受惊而醒;猛然觉悟。

    引《汉书》例证,释义强调“由惊动导致的觉醒状态”。

  2. 《王力古汉语字典》

    寤:通“悟”,觉醒。与“惊”连用,表“因惊而悟”。


五、文化内涵

“惊寤”在传统文化中常关联两种意象:


参考资料:

  1. 《说文解字注》(许慎撰,段玉裁注),中华书局2013年版。
  2.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3. 《汉书》(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中华书局。
  4. 《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惊寤”是一个文言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词义 指因受惊动而突然醒来,常见于古代文献或诗词中。例如:

二、词素解析

三、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梦境、突发事件或外界声响导致的惊醒状态,如清代刘大櫆《就寝》诗中“啼鸟莫惊寤”,即借鸟鸣声表达对睡眠被扰的担忧。

四、现代适用性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古典文学研究或特定语境下的书面表达中。日常表达更倾向于使用“惊醒”“吓醒”等白话词汇。

若需进一步了解“惊”的组词或相关文言用法,可参考权威词典或古籍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辨絜便散鳖壳扇别颜草昧出臆雏穉德宪谛听多肉植物放慢泛下奉公正己扶寸垓心宫绫规礼孤贞翮翰诙謿箭竿白将位交输醮坛节毛解剖籍礼金石韵瘠气鸠盘克画窟竉懒堕掠虏临儿国儱侗露幕门师面片儿牡丹虽好﹐还要緑叶扶持内衷皮袄评荐倩装潜踪且字秋英仍几日丽风清神荼双距霜岚私鬭死愤傱傱算沙抟空体二五大夫歇泊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