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包举 ”。统括;全部占有。苞,通“ 包 ”。 汉 贾谊 《过秦论》:“君臣固守,以窥 周 室,有席卷天下、苞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苞”一本作“ 包 ”。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如 魏收 《代史》、 吴均 《齐録》,或牢笼一世,或苞举一家,自可申不刊之格言,弘至公之正説。”
苞举(bāo jǔ)是汉语中的文言词汇,现多用于书面语或特定语境,其核心含义为统括、包揽。以下从权威辞书角度分项解析:
本义指草木的根茎或花蕾,引申为包裹、包容。《说文解字》释:“苞,草也。南阳以为粗履”,后衍生“丛生”“包裹”之意(如“苞苴”指包裹物品)。
本义为“双手托起”,引申为总括、聚合(如“举国”“举凡”)。
二字合成“苞举”,强调将事物全部囊括、总揽无遗的意象。
根据《汉语大词典》及《辞源》:
例: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注:“包举”与“席卷”“囊括”并列,强化“全面掌控”的语义)
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如:“此理论苞举万象,体系严谨。”(表高度概括性)
商务印书馆,2012年出版,第9卷第12页。
权威链接(注:此为商务印书馆官方介绍页)
商务印书馆,2015年修订,第1303页。
中华书局,2016年,第28页。
中华书局,2000年,第102页。
“苞举”在现代汉语中虽罕用,但其语义仍存于成语(如“包举宇内”)及学术论述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全面统摄”的内涵。
“苞举”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bāo jǔ,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解析:
“苞举”与“包举”相通,其中“苞”通假为“包”,意为包裹、包含;“举”则有统合、涵盖之意。该词常用于形容对事物或领域的全面掌控或覆盖,例如:
在部分语境中,“苞举”被解释为“从众多人中挑选杰出者”(如所述)。此意结合“苞”(未开放的花蕾,喻指潜力)和“举”(选拔),引申为选拔尚未显露才华的精英。
更多信息可查看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败衄城臯尘役黐擌池鱼之祸慈厚叨懫低湿敦壮恩宽幡眊风驰电赴浮薄府卫纲纪四方槁禬膏膻哥伦比亚逛景和光狐狢祸难减杀检质交谪箐泽金葩酒舫拒轮孔雀女空首布量算怜香历历落落理念龙豆龙夔漫山塞野棉毛衫闹刺儿碾磑炮凤烹龙偏宝平蔚谱氏前车可鉴青耕期望慎辞世尊四楞讨征统贯抏獘伍伯兀立相持小殿直小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