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賞玩所嗜好的珍品。《後漢書·皇後紀上·光烈陰皇後》:“後在位恭儉,少嗜玩,不喜笑謔。”
(2).指因喜好而賞玩。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四篇一:“但此等古器曆來隻委之于骨董家的撫摩嗜玩,其傑出者亦僅拘拘于文字結構之考釋彙集而已。”
嗜玩是由“嗜”與“玩”組合而成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對某種事物(尤指玩樂、新奇之物)表現出過度的沉迷或癖好。以下從權威辭書及文獻角度分層解析:
“嗜”的本義
源自《說文解字》:“嗜,欲喜之也。” 意為強烈的喜好或貪求,隱含難以自控的傾向。如《聊齋志異·促織》中“然睹促織,隱中胸懷,折藏之,歸以示成。成反複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細瞻景狀,與村東大佛閣逼似。乃強起扶杖,執圖詣寺後,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見蹲石鱗鱗,俨然類畫。遂于蒿萊中側聽徐行,似尋針芥;而心目耳力俱窮,絕無蹤響。冥搜未已,一癞頭蟆猝然躍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間。蹑迹披求,見有蟲伏棘根;遽撲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狀極俊健,逐而得之。審視,巨身修尾,青項金翅。大喜,籠歸,舉家慶賀,雖連城拱璧不啻也。”此段雖未直接用“嗜”,但描繪了主人公對促織(蟋蟀)的癡迷,可佐證“嗜”的深層意涵 。
“玩”的釋義
《康熙字典》引《玉篇》:“玩,弄也。” 本指賞玩、戲弄,後引申為沉溺于某物而忽略正務。如《尚書·旅獒》“玩人喪德,玩物喪志”,警示過度沉迷的危害。
“嗜玩”的完整釋義:
指對玩樂、新奇事物或特定癖好産生難以節制的沉迷,常含貶義,暗指因耽于逸樂而荒廢本業。其特點包括:
古代用例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鴿異》載:“公子嗜玩,非鴿勿親也。” 描述貴族子弟癡迷養鴿,疏于正事,典型體現“嗜玩”的消極語義 。
近義詞辨析
與“耽玩”(如《顔氏家訓》“耽玩書史”)相比,“嗜玩”更強調非理性沉迷,而“耽玩”可中性指潛心研究。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嗜”釋為“特别愛好”,未單列“嗜玩”,但結合構詞法及語用習慣,當代用法仍承古義,多用于批評過度沉迷娛樂、遊戲等行為,如:“青少年嗜玩網絡遊戲,影響身心健康。”
主要參考文獻來源:
“嗜玩”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shì wán(注音:ㄕˋ ㄨㄢˊ),具體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讀:
賞玩所嗜好的珍品
指對珍奇、珍貴物品的欣賞與把玩。例如《後漢書·皇後紀上》記載陰皇後“少嗜玩,不喜笑谑”,體現其克制物欲的性格。郭沫若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中也提到古器常被“撫摩嗜玩”,強調對器物的珍視。
因喜好而賞玩
泛指因個人興趣對某類事物的沉浸式賞玩。元代曹伯啟的詩句“生平所嗜玩清泉”,即描繪了以清泉為對象的雅趣。
白合道者跋藍炳炳琅琅柴毀滅性沖天詞友爨下殘倒開定傾獨覺多謀善斷多足綱珥珰匪嗣撫定甘顔隔外工業生産體系歸寂海航罕罕河落海乾猴池黃萎漸導角戶分門家問金素觼軜局内人拷貝咳珠唾玉空崖類族連錢草六瘼羅刹門箋墨水南樓獰目排溺陪位朋輩破敗青鏡蛩吟蚺虵睿覽桑末視印苕溪投幾外舍猥衰寤想夏盟銜勒險亂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