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文修辞术语。用变换文字或颠倒词序等手段使句子的音调和谐。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变文协韵例》:“古人之文,更有变文以协韵者。《诗·鄘风·柏舟篇》:‘母也天只,不谅人只。’《传》曰:‘天,谓父。’《正义》曰:‘先母后天者,取其韵句耳。’按:‘母’则直曰‘母’,而‘父’则称之为‘天’,此变文协韵之例也。”
“变文协韵”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修辞术语,指通过变换文字或调整词序使句子的音调和谐,以满足韵律要求。以下为详细解释:
通过上述方式,“变文协韵”既保证了语言的艺术性,又兼顾了诵读的流畅性,成为研究古典文学修辞的重要切入点。
《变文协韵》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文章或诗歌的文辞和韵律的变化。通常用来形容诗文或文章的风格转变、口吻变化等。
《变文协韵》可以拆分为“⼤”、“文”、“卩”、“韵”四个部首,总共包含12画。
《变文协韵》这个词源于古代文人的创作实践,是汉字文化的一部分。
在繁体字中,《变文协韵》的写法与简体字保持一致。
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与现代存在一些差异,但《变文协韵》的整体结构和字形大致保持不变,只是书写方式可能有所调整。
1. 他的诗歌一贯以《变文协韵》见长,风格多变而不失和谐。
2. 这篇文章用了许多不同的修辞手法,实现了很好的《变文协韵》效果。
1. 变化:指事物在形态、性质、状态上的改变。
2. 文章:指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和意义的作品。
3. 协调:指事物在数量、大小、尺寸、位置等方面相互配合、适应并保持均衡的状态。
4. 韵律:指诗歌、音乐中音调的节奏和韵律感。
1. 变化多端
2. 文采飞扬
3. 句句韵律
4. 立意新颖
1. 一成不变
2. 平庸乏味
3. 文字平淡
4. 缺乏韵律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