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道家蓬莱山的意思、道家蓬莱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道家蓬莱山的解释

(1). 后汉 东观 的别名。《后汉书·窦章传》:“是时学者称 东观 为 老氏 臧室,道家 蓬莱山 , 康 遂荐 章 入 东观 为校书郎。” 李贤 注:“ 老子 为守臧吏,復为柱下史,四方所记文书皆归柱下。事见《史记》。言 东观 经籍多也。 蓬莱 ,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録并皆在焉。”

(2).指中央政府藏庋图书典籍之所。 宋 陆游 《入秋游山赋诗》之三:“ 周南 太史公 ,道家 蓬莱山 ,尘凡不可料,亦復居其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道家蓬莱山释义

蓬莱山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海上仙山,亦是道家文化中重要的仙境象征。据典籍记载:

  1. 地理特征:蓬莱位于东海,形似壶器,又称“蓬壶”。《山海经·海内北经》载:“蓬莱山在海中,上有仙人宫室,以金玉为之。”
  2. 道家仙境:道教将蓬莱列为“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之首,视为得道者居所。《史记·封禅书》描述其“未至,望之如云;及到,反居水下”,凸显其超然世外的特性。
  3. 文化象征:蓬莱承载长生不死、逍遥自在的道家理想。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云:“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侧面印证其缥缈难寻的仙境意象。

词源演变:

“蓬莱”一词初见于《列子·汤问》,其名或源于“蓬草蒿莱”,喻指荒远之地。后经道家神化,成为仙山专称。东汉《说文解字》释“蓬”为“蒿也”,而“莱”指藜草,二字组合渐脱离本义,转为仙境代名词。

现实关联:

今山东省烟台市有蓬莱区,因汉武帝于此望海中仙山得名,成为道教圣地之一,现存蓬莱阁等古迹印证其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来源:

  1. 《山海经》(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史记·封禅书》(中华书局1959年版)
  3. 《李太白全集》卷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
  4. 《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5. 《登州府志·舆地志》(清乾隆刊本)

网络扩展解释

“道家蓬莱山”是一个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词语,其含义可从历史典故、神话象征两方面解析:

一、历史典故中的含义

  1. 后汉东观的别称
    东汉时期,洛阳的东观是皇家藏书与修史的重要机构,因藏有大量典籍,被学者比作“道家蓬莱山”。这一比喻源于蓬莱山在神话中作为仙府秘藏的形象,暗喻东观如同仙境般汇聚珍贵文献(《后汉书·窦章传》记载)。

  2. 代指中央藏书机构
    唐宋以后,“道家蓬莱山”进一步引申为中央政府收藏典籍的场所,如陆游诗句“周南太史公,道家蓬莱山”即用此意。

二、神话与道教中的象征

  1. 神话中的蓬莱仙境
    蓬莱山最早见于《山海经》,被描述为渤海中的神山,仙人居所,宫阙以金玉筑成,藏有长生秘药。秦汉帝王如秦始皇、汉武帝均曾派人寻访,寄托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2. 道教的神圣地位
    道教将蓬莱列为“十洲三岛”仙境之一,视为九天帝君宫殿所在,象征修道者向往的终极归宿。道教科仪中甚至有针对超度亡魂往生蓬莱的仪式,凸显其神圣性。

三、文化融合的体现

该词融合了历史机构的现实功能与神话仙境的理想化意象,既反映古代对知识保存的重视,也体现道教文化对世俗领域的渗透。其双重含义在文学、史学著作中常交替使用,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案沓白热邦国贬駮不可究诘不落荚朝秦暮楚吃黑饭,护漆柱赤蜃捶背单味搭实电闪點天燈都房钝角额款锋铦凤字割炬公巫古槎桂薪玉粒国际互联网邯郸梦恒直鸿惊红衣礮缓土花字隳胆抽肠家弦户诵介推敬老爱幼浄壹纪星举步如飞控驭炼顶良工联锁蝼顶金楼屋蝥贼千门诠敍生心事款则圆属棺摊售讨力听水响通博透剑门猥集尾君子乌糟显花植物鲜艳艳唏哩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