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服官的意思、服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服官的解释

(1).为官;做官。语本《礼记·内则》:“五十命为大夫,服官政。”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纂书改官》:“时 戴 、 邵 、 周 、 余 、 杨 皆里居,奉詔赴闕。 程 、 任 、 姚 则服官在朝者也。” 康有为 《大同书》丙部:“若夫优倡、皂隶并斥流外,原其执业太贱而身近官人,恐其转瞬变化,即服官在上,以浊流杂清流,以贱人凌贵人耳。”

(2).官名。 汉 齐郡 临菑 产纨縠, 陈留郡 产锦锻,各设置服官,专掌宫廷衣着供应。在 临菑 也称三服官,因供应春夏冬三季衣服而得名。《汉书·元帝纪》:“罢角抵、 上林 宫馆希御幸者、 齐 三服官。”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地理志》曰 齐 冠带天下。 胡公 曰服官主作文绣,以给衮龙之服。”

(3).泛指主制御服官员。 宋 曾巩 《进奉熙宁八年同天节银绢状》:“敢荐服官,用参庭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服官"是汉语中的历史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古代官员任职或履行官职职责的行为。该词由"服"(承担、从事)与"官"(官职)复合构成,具体包含两层释义:

一、任职为官 《汉语大词典》将"服官"定义为"为官、做官",特指通过科举或举荐获得官职。如《汉书·贾谊传》记载"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其中贾谊的晋升过程即属"服官"范畴。此用法在明清文献中尤为常见,如《明史·选举志》载"凡举人出身,服官三年,始得实授"。

二、履行官务 清代《康熙字典》引申其义为"执行官职分内之事",强调官员在任期间的行为规范。例如《礼记·内则》所述"五十命为大夫,服官政",此处"服官政"指代大夫处理政务的职责。该释义侧重官员行使职权的具体过程,与单纯的官职头衔形成语义互补。

该词现代已退出常用词范畴,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研究及古代职官制度分析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虽未收录该词条,但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仍保留其释义体系。

网络扩展解释

“服官”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词义(动词)

指担任官职、处理政务,源自《礼记·内则》中“五十命为大夫,服官政”的记载,意为五十岁可任大夫之职,参与国家政事。清代文献如《霞外攟屑》中也沿用此意,例如“奉詔赴闕”即指受命为官。


二、汉代官制(名词)

作为汉代专设的宫廷机构,主要职能是供应皇室服饰:

  1. 地域分布:设于齐郡临菑(产纨縠)和陈留郡(产锦缎),分别负责不同材质的御用衣物制作。
  2. 三服官:临菑的服官因需供应春、夏、冬三季服饰而得名,其职责包括“主作文绣,以给衮龙之服”(如淳注《汉书》)。

三、泛指御服官员

唐宋时期扩展为泛指掌管皇家服饰的官员。例如宋代曾巩在《进奉熙宁八年同天节银绢状》中提及“服官”,即指负责御用织物的官吏。


“服官”既指代官职行为(动词),也特指汉代宫廷机构(名词),后衍生为御服官员的统称。需结合具体文献判断其含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礼记》《汉书》等原典或权威历史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霸德败倒本生鞭鐧别庙部单操戈同室剗平螭坳酬金传夜耽耽丹粉倒曳顶触底须杜蔽敦方二胜丰髯分省浮想联翩刚口搆思狗仗官势刮缝黑黢黢滑台昏忘兼辆劫剽解组旧治讵料钧分宽洪大量苦行头陀来叶连颠敛衾岭堠令序渌水貌恭貌喏灭没靡坚不摧拍网子蒲合千秋失道寡助市舍手诀水战统铺腿股外此五花爨弄无所不作物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