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十失的意思、十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十失的解释

十项过失。特指苛虐的 秦 政。《汉书·路温舒传》:“臣闻 秦 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 唐 长孙无忌 《进律疏表》:“一面之祝,远超於 殷 简;十失之叹,永弭於 汉 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十失"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是指十种过失、失误或弊端。它通常用于总结性地列举在特定领域(如治国、用兵、处世、为学等)中容易犯的错误或应当避免的缺陷。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1. 字面构成与基本义:

    • 十: 数词,表示数量为十。
    • 失: 动词/名词,意为“过失”、“失误”、“错误”、“缺陷”、“失去”。
    • 十失: 字面意思即为“十种过失”或“十种失误”。它强调的是对错误或不足的系统性归纳,常带有警示和规劝的意味。
  2. 常见用法与语境:

    • 总结性列举: “十失”最常见于古代典籍中,用于概括性地指出在某个方面存在的十种主要问题或错误做法。例如:
      • 在军事策略上,可能指将领容易犯的十种指挥失误(如《孙子兵法》或后世兵书的相关论述)。
      • 在治国理政上,可能指君主或官员应避免的十种施政弊端(如某些政论文章或史书中的总结)。
      • 在个人修养或处世之道上,可能指人常有的十种性格缺陷或行为过失(如某些家训、箴言的内容)。
    • 泛指多种过失: 有时“十失”并不严格限定为恰好十种,而是用来泛指多种、大量的过失或不足,带有强调问题众多的意味。
    • 与“十得”相对: 在一些语境下,“十失”会与“十得”(十种正确做法、优点或收获)相对出现,形成对比,以突出优劣利弊。
  3. 词性:

    • 名词性短语: “十失”主要作为一个名词性短语使用,指代那十种具体的过失或泛指多种过失。
  4. 权威来源参考:

    • 《孙子兵法》及注疏: 虽然《孙子兵法》原文没有直接列出“十失”,但其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兵家,许多兵书战策在分析将领过失、用兵之忌时,常归纳为“十失”之类。例如,杜牧等注家在阐释《孙子》思想时可能涉及相关概念。研究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文献常会讨论将领的过失类型。
    • 古代史书与政论: 如《汉书》、《资治通鉴》等史书,以及贾谊《治安策》、晁错《论贵粟疏》等政论文章中,在分析历史兴衰、指陈时弊时,有时会采用类似“十失”的归纳方式(如“积弊十端”)。这些是研究古代政治得失的核心史料。
    • 诸子百家著作: 法家、儒家、道家等学派著作中,在论述治国之道、修身之法时,也常有对错误行为和思想倾向的系统性批判,其内容可视为“十失”思想在不同领域的体现。例如《韩非子》对君主过失的分析。
    • 古代类书与字书: 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类书可能收录相关条目;《说文解字》对“失”的解释(“失,纵也。”段玉裁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引申为过失)是理解其本义的基础。更直接的解释可参考《汉语大词典》、《辞源》、《辞海》等大型权威辞书对“十失”或相关词条的释义。

“十失”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意指十种过失、失误或弊端。它主要用于对特定领域(军事、政治、修身等)中常见错误或缺陷的系统性归纳和总结,带有警示和指导意义。其核心在于“失”(过失),而“十”既可以是确数,也可以是虚指,强调过失之多。理解该词需结合古代典籍中相关的具体论述和归纳。

网络扩展解释

“十失”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背景可结合历史文献及权威词典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十失”指十项过失,尤其特指秦朝苛虐的政治弊端。该词最早出自《汉书·路温舒传》:“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意为秦朝灭亡的十大过失中,严酷的司法制度(治狱之吏)是唯一延续到汉代的弊端。

二、历史背景

  1. 秦政批判
    汉代儒生常以秦朝暴政为鉴,路温舒在《尚德缓刑书》中列举秦的“十失”,强调严刑峻法导致社会动荡,以此劝谏汉宣帝改革司法。
  2. 后世引用
    唐代长孙无忌在《进律疏表》中提及“十失之叹,永弭於汉图”,借以说明汉代已通过律法改革规避了秦政的弊端。

三、构词解析

四、相关扩展

需注意的是,具体十项过失的内容在现存文献中未明确列出,仅知“治狱之吏”是其中之一。该词更多用于泛指前朝政治弊端,而非严格的历史条目。

参考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霭昧八泽变几闭迹敝衣抪摆不容口不食周粟惨棘参天馋嚼抄手斥绌叱辱尺素川途淳源大费周折犯斋人愤愦广夷顾主黑不溜诲言蠖屈讲语见几而作饯宴近庙絶育劳働者灵鹫徿徸没查没利名酒明决迷头认影南宫舍人闹剧泥滞批语破罢清运畎夷三浣色类僧舍石锛施工驶卒水案,水案儿似是而非碎折裙特典听话荼蓼文章魁首香茶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