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泽的意思、八泽的详细解释
八泽的解释
我国古代的八大水泽。即 大泽 、 大渚 、 元泽 、 浩泽 、 丹泽 、 泉泽 、 海泽 、 寒泽 。《淮南子·墬形训》:“自北东方曰 大泽 ,曰 无通 ; 东方 曰 大渚 ,曰 少海 ;东南方曰 具区 ,曰 元泽 ;南方曰 大梦 ,曰 浩泽 ;西南方曰 渚资 ,曰 丹泽 ;西方曰 九区 ,曰 泉泽 ;西北方曰 大夏 ,曰 海泽 ;北方曰 大冥 ,曰 寒泽 ;凡八殥八泽之云,是雨九州。” 三国 魏 曹植 《吁嗟篇》:“飘颻周八泽,连翩歷五山。”
词语分解
- 八的解释 八 ā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八面玲珑。八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笔画数:; 部首:八; 笔顺编号:
- 泽的解释 泽 (澤) é 水积聚的地方:大泽。湖泽。润泽(潮湿)。沼泽。 金属或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亮:光泽。色泽。 恩惠:恩泽。泽及枯骨(施惠于死人)。 洗濯。 汗衣,内衣。 泽 (澤) ì 古同“释”,解散。
专业解析
“八泽”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籍的专有名词,特指上古时期中国境内著名的八个大型湖泊或沼泽区域。其核心含义如下:
-
基本释义
指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八个著名大泽。这些泽薮(水草丛生的湖泊沼泽)在古代地理认知和神话传说中占有重要地位,常被视为天下水域的代表或重要地理标志。
-
历史文献依据
其记载主要见于汉代及之前的典籍:
- 《淮南子·墬形训》:这是关于“八泽”最著名的记载之一。其中提到:“自东北方曰大泽,曰无通;东方曰大渚,曰少海;东南方曰具区,曰元泽;南方曰大梦,曰浩泽;西南方曰渚资,曰丹泽;西方曰九区,曰泉泽;西北方曰大夏,曰海泽;北方曰大冥,曰寒泽。凡八纮八泽之云,是雨九州。” 这里明确列出了八个泽的名称及其方位,是后世理解“八泽”的主要依据。来源:《淮南子》(西汉·刘安主持编撰)。
- 《说文解字》:虽然《说文》本身没有直接列出“八泽”之名,但作为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它对“泽”字的解释(“泽,光润也。一曰水草交厝名。”)奠定了理解“泽”作为水域概念的基础,间接关联到“八泽”作为重要水域集合的认知。来源:《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
- 其他古籍引用:“八泽”的概念也被后世类书或地理著作引用或提及,作为上古地理的象征。例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类书在相关条目下可能会引用《淮南子》的说法。
-
语义演变与现代使用
- 古义为主:“八泽”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罕用,其含义基本固定在指代上古传说中的八个大泽。它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历史内涵,是了解中国古代地理观念和神话体系的一个窗口。
- 象征意义:有时在文学或学术语境中,“八泽”会被用来泛指广阔的水域或作为天下水域的代称,但这种用法较为文雅且少见。
- 具体所指存疑:需要注意的是,《淮南子》所载的八泽名称及其具体位置,后世学者有不同解读,部分名称可能与后世所知的著名湖泊(如云梦泽、具区泽即太湖)对应,但并非全部都能确切考证。因此,“八泽”更应视为一种具有神话色彩和象征意义的地理概念集合。
“八泽”是一个源自汉代典籍(尤其《淮南子》)的专有名词,特指上古时期被认为分布在中国八方(八个方向)的八个著名大泽。它代表了古人对天下重要水域的地理认知和想象,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在现代汉语中,该词已基本成为历史词汇,主要用于指涉这一特定的古代地理概念。
网络扩展解释
“八泽”是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八大水泽,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定义
八泽指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八个大型水域,包括大泽、大渚、元泽、浩泽、丹泽、泉泽、海泽、寒泽。这一概念最早见于《淮南子·墬形训》,描述了不同方位对应的水泽名称及地理特征。
2.具体方位与名称
根据《淮南子》记载,八泽分布如下:
- 北东方:大泽(又名“无通”)
- 东方:大渚(又名“少海”)
- 东南方:元泽(又名“具区”)
- 南方:浩泽(又名“大梦”)
- 西南方:丹泽(又名“渚资”)
- 西方:泉泽(又名“九区”)
- 西北方:海泽(又名“大夏”)
- 北方:寒泽(又名“大冥”)。
3.文化引用
八泽在文学作品中常作为广阔水域的象征。例如:
- 三国曹植《吁嗟篇》写道:“飘飖周八泽,连翩历五山”;
- 明代张宇初的诗句提到“八泽三湘隘吞吐”,均以八泽形容水域的浩渺。
4.其他含义补充
“泽”字本身有多重含义,如沼泽、润泽、恩惠等,但“八泽”特指上述八大水泽,属于古代地理概念。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方位或文献出处,可参考《淮南子》原文或相关古籍注疏。
别人正在浏览...
百数罢朽并叠苍颢常赋察视车鎋春序赐饔大河儋耳翁道侣大羽箭跮踱抵忤蹲裆風斤夫夫更上一层楼宫架螝蛾顾接固体物理学鸿轩涣号画思画土分疆花芽秽土呼土克图江右箭金检署击毂摩肩肌理静凝据重开济空前未有空却懒汉陵差留中冥求旻序气沮起墨秋后算帐虬须却奁取闹熔剂树色松网探囊天老地荒头高头低为山缊丽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