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僧人的住所。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暖香满室如春》:“ 宝云溪 有僧舍,盛冬若客至,则燃薪火,暖香一炷,满室如春。”
(2).指寺院。 宋 真山民 《晓行山间》诗:“僧舍在何许?隔林鐘磬清。” 清 阎尔梅 《锦屏山》诗:“渔林乌柳围金橘,僧舍香楠荫铁蕉。”
“僧舍”是一个汉语词语,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僧舍(拼音:sēng shè)指佛教僧人的住所,也可泛指寺院。
词义构成
由“僧”(佛教修行者)和“舍”(房屋、住所)组合而成,字面即“僧人的居所”。
延伸含义
在文学或历史语境中,僧舍也代指寺院整体建筑,如宋代诗人真山民《晓行山间》提到的“僧舍在何许?隔林鐘磬清”,即通过钟声描述寺院的位置。
如需更深入的文献例证,可参考《云仙杂记》《晓行山间》等古籍。
《僧舍》是一个汉字词汇,主要指的是寺庙或寺院中供僧人居住的房舍。在佛教中,僧舍是僧侣们修行和居住的地方。
《僧舍》由左右两个部首组成,左边为“人”字旁,右边为“舍”字。总共有11个笔画。
《僧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僧”字表示僧侣,来自于巳(表示人)和缶(表示发声或震动)两个合为一字的形象。而“舍”字则表示房屋或住处。
在繁体字中,僧被写作“僧”,舍被写作“舍”,与简体字类似。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僧舍》的古时字写法中,“僧”字顶部有两个“个”字相连,表示多个僧侣的样子;而“舍”字则将“宀”(表示屋顶)放在“于”字之上,表示舍主(屋主)为佛教修行者。
1. 佛寺的僧舍朴素而安静。
2. 他选择在僧舍中修行并学习佛法。
组词:寺庙、佛寺、和尚、寺院、修行
近义词:和尚院、和尚庙、寺庵
反义词:俗舍、常人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