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石逕 ”。山间石路。 南朝 宋 鲍照 《出自蓟北门行》:“鴈行缘石逕,鱼贯度飞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巖鄣深高,山岫邃密;石径崎嶇,人蹟裁交。” 唐 杜牧 《山行》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马到山根断,兵来石径分。”
“石径”是汉语词汇,其详细解释如下:
指用石头铺成的小路,常出现在山间或自然环境中。拼音为shí jìng,注音为ㄕˊ ㄐㄧㄥˋ。
若需更多文学引用或扩展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诗集。
《石径》指的是路径或小道,由石头铺成的步行道路。这是一种古代的建筑结构,常见于园林、庭院和寺庙等地方。在中国文化中,石径常被视为一种美丽的景观元素,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石径》的拆分部首是石(石头),拆分后的笔画分别是7画和5画。
《石径》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在古代,为了美化环境和增加稳定性,人们常常使用石头铺设路径。这样的石头路径被称为石径,成为园林、庭院和寺庙等地方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人们广泛使用。
《石径》的繁体字为「石徑」。
在古代汉字中,「径」字的写法稍有不同。它具有两个变体写法:「逕」和「徑」。其中,「逕」在上面有一个「辶」部作为行走的意义,而「徑」则在上面有一个「彳」部。这些写法在古代史书和文献中也有使用,但现代通用的写法仍然是「径」。
1. 走过这条石径,你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园景色。
2. 园林中的石径曲折蜿蜒,给人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感觉。
3. 这座庭院的石径由名家设计,非常具有艺术性。
组词:青石径、石径步道、石径花园
近义词:石道、石质小道、石子路
反义词:土路、泥路、碎石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