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避的意思、潜避的详细解释
潜避的解释
隐避;躲避。 汉 李尤 《屏风铭》:“舍则潜避,用则设张,立必端直,处必廉方。”《三国演义》第三回:“ 儒 曰:‘……主公且须避之。’ 卓 乃入园潜避。”《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 李勉 ﹞取过三两一封银子,教他递与,赠为盘费,速往远处潜避。”
词语分解
- 潜的解释 潜 á 隐在水面下活动:潜水。潜泳。潜坝。潜行(a.在水面以下行动;b.在外边秘密行动)。 隐藏的,秘密地:潜藏。潜伏。潜遁。潜逃。潜力。潜心。潜师。潜在。潜台词。潜移默化。 姓。 笔画数:; 部首
- 避的解释 避 ì 躲,设法躲开:避雨。避暑。避世。避讳。回避。避重就轻。避世绝俗。 防止:避免。避孕。避嫌。避雷针。 躲就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潜避”是一个汉语动词短语,读音为qián bì,其核心含义为隐藏躲避,通常指因某种原因不敢公开或暴露自身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 结构分析:由“潜”(隐藏)和“避”(躲避)组成,强调主动隐匿以避开外界注意或危险。
- 核心意义:指人或事物因畏惧、危险或需要保密而选择隐蔽自身,避免被察觉或接触。
二、用法与例证
-
古代文献用例
- 《三国演义》第三回:“卓乃入园潜避”,描述董卓因危险暂时躲藏。
- 《醒世恒言》中李勉赠银助人“速往远处潜避”,体现为避祸而远走。
- 汉代李尤《屏风铭》:“舍则潜避,用则设张”,以屏风隐喻隐藏与显露的转换。
-
现代使用场景
- 多用于书面语境,如描述逃避追捕、躲避舆论或秘密行动(如“潜避追责”“潜避风头”)。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隐匿、躲避、藏匿、隐遁。
- 反义词:暴露、公开、显露、直面。
四、补充说明
- “潜”的深层含义:除“隐藏”外,还包含秘密行动(如“潜行”)、潜移默化等引申义。
- 文化关联:该词常见于古典文学,反映传统观念中对“隐忍避祸”的处世态度。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三国演义》《醒世恒言》等原著。
网络扩展解释二
《潜避》的意思
《潜避》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是隐藏、躲避。
拆分部首和笔画
《潜避》这个词的部首是氵(三点水),笔画数为16画。
来源和繁体
《潜避》一词的来源有待进一步研究。在繁体中,它的写法为「潛避」。
古时候汉字写法
根据朱邦復《通用規範漢字表》的史字旁部首系列字形演变,古时候「潜」的写法有着不同的变化。例如,篆书写法中,「潜」的字形是一个框架中间有三点水;而隶书写法中,「潜」的字形是在框架上加上两个点来表示水。这些历史上的字形变化展示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例句
1. 他潜避在暗处,等待着对方的出现。
2. 需要时,我们必须潜避起来,保护自己的安全。
组词
潜水、潜艇、潜入、潜伏、潜心、潜藏
近义词
躲藏、隐匿、隐藏、避难、隐蔽
反义词
显露、暴露、公开、无遮拦、无掩饰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