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保育、教导太子等贵族子弟及未成年帝王、诸侯的男女官员,统称为保傅。《战国策·秦策三》:“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 汉 贾谊 《治安策》:“及太子既冠成人,免於保傅之严,则有记过之史,彻膳之宰。”《南史·诸炤传》:“ 炤 少有高节, 王俭 尝称才堪保傅。”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彼保傅、令僕,备位尸素,不克分君父之忧,固当引为己咎。”
(2).教导,辅佐。《新唐书·褚遂良传》:“自古宗姓无良,则倾败相仍,公等为我柬贤者保傅之。”
“保傅”是古代中国对贵族子弟及未成年君主进行教养的官员统称,具体释义如下:
基本定义
保傅指古代负责保育、教导太子、诸侯子弟及未成年帝王的男女官员群体。其职责包括身体养护(“保”)和道德教化(“傅”),源自《大戴礼·保傅》中“保其身体,傅其德义”的分工。
职责与对象
主要服务于皇室及贵族,如《战国策·秦策三》记载“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反映其对未成年君主的全程监护。贾谊《治安策》提到太子成年后“免于保傅之严”,说明其职能具有阶段性。
历史文献佐证
词义扩展
除指官职外,亦可作动词使用,表示“教导辅佐”,如《汉典》释义中的第二层含义。
制度演变
早期专属于最高统治阶层,后逐渐扩展至诸侯阶层。汉代起,该职位多由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官员兼任,成为培养储君的重要制度。
注:若需查阅完整文献原文或更多例证,可参考《战国策》《大戴礼》等典籍,或访问汉典等辞书平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