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迟滞,滞留。《魏书·皮喜传》:“卿等不祗詔命,至于今日,徒使兵人稽顿,无事闲停。”
稽顿(jī dùn)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古雅的复合词,现多用于书面语或特定语境,其核心含义指因拖延、停滞而导致的耽搁或延误。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析其释义与用法:
本义
“稽”指停留、延迟(《说文解字》:“稽,留止也”);“顿”意为停顿、困顿。二者结合,表示因受阻或懈怠而停滞不前的状态。
例:事务稽顿,未能如期完成。
引申义
例:军情紧急,不容稽顿。
例:旅途稽顿,皆因风雨所阻。
《宋书·武帝纪》:
“粮运稽顿,士卒疲敝。”
(指粮草运输延误,士兵疲惫不堪。)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宋书》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事机稽顿,终至倾覆。”
(强调因拖延时机导致失败。)
来源:近代史料丛书《章太炎全集》
词汇 | 侧重含义 | 差异点 |
---|---|---|
稽顿 | 强调停滞的被动性 | 多指客观阻碍或人为懈怠 |
延误 | 强调结果上的时间超期 | 更通用,口语化 |
耽搁 | 侧重主观或意外的中断 | 常用于日常事务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稽顿:迟延停滞。多指事务因受阻而延误。”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版,第6卷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稽:滞留;顿:停顿。稽顿谓迟留困顿。”
来源:1998年版,第589页
说明:以上文献来源均为权威出版物,部分古籍原文可通过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www.nlc.cn)或“国学大师”(www.guoxuedashi.com)平台检索验证。
“稽顿”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释:
“稽顿”指迟滞、滞留,形容事物或进程停滞不前()。其中“稽”有停留、考核之意,“顿”指停顿、停止,组合后强调因受阻而无法继续发展()。
词义解析
应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个人发展受阻、事业进程停滞或行动被拖延的状态。例如《魏书·皮喜传》中的例句:“徒使兵人稽顿,无事闲停”,即指军队行动被延误()。
若需更多例句或扩展用法,可参考《魏书》等典籍或权威词典()。
安竪碑亭飑飑不好看豺狼野心超以象外筹历处变醇俗大期跌宕端慤浮花浪蘂敷闻观灯迒蹄恨相见晚红高粱话靶戏花娇柳嚲甲缕假揑贱值嘉祥锦币进规金叶书髻丫开枱克里姆林宫枯木龙吟老鲫溜敛辔俚歌米囊弭翼恈恈内犯逆格凝华女长当嫁匏樽骈溢勤拙肉丸山崩地裂沈昵是勿思归韬光敛迹天灵盖铁锹停鞭听鹊讬事完密畏惮瞎蒙响老撷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