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济河焚舟的意思、济河焚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济河焚舟的解释

济:渡;焚:烧。渡过了河,把般烧掉。比喻有进无退,决一死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济河焚舟"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语,具有鲜明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成语释义

"济河焚舟"的字面意思是渡过河流后烧毁船只。其中:

二、出处与典故

成语最早见于《左传·文公三年》:

秦伯伐晋,济河焚舟。

记载秦穆公率军讨伐晋国时,为激励士气,过黄河后下令焚毁所有船只,断绝退路,最终大胜。后《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破釜沉舟"的典故与此异曲同工,均强调背水一战的决心。

三、引申义与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济河焚舟"常用于以下语境:

  1. 表达决绝信念:如"科研团队济河焚舟,全力攻克技术瓶颈";
  2. 商业或竞争场景:形容企业破釜沉舟的改革或背水一战的策略;
  3. 文学修辞:增强语言感染力,突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

四、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释义条目"济河焚舟"。
  2. 《左传译注》,中华书局,2016年:文公三年章节。
  3. 《史记》(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中华书局,2013年:项羽本纪第七。

网络扩展解释

“济河焚舟”是一个成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字面解释:渡过河流后烧毁船只(“济”指渡过,“河”指河流,“焚”即烧毁,“舟”为船只)。
引申义:比喻断绝退路,抱着必死的决心决一死战,有进无退。


二、出处与典故

历史来源:出自《左传·文公三年》:“秦伯伐晋,济河焚舟。”
典故背景:


三、用法与示例

  1. 语法结构:连动式成语,可作谓语、宾语。
  2. 示例:
    • 《世说新语·言语》:“康伯来,济河焚舟。”
  3. 近义词:破釜沉舟(语义相近,均强调断绝退路)。

四、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细节,可参考《左传》或《世说新语》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抱玉握珠杯觞别董大哺露策无遗算出阁大藏愕怪翻枱凤毛龙甲格奸过采国统区顾省鼓史悍气红单哗辨濩泚浑雅角巾东路旌旃进退无措疾趋妓人旧宇撧葱抗棱康日考绩幽明俐落冥应民献木根木讷老人南沙群岛年岁啮啃泥信屏筹侨墓扰嚷桑榆暮景善闭无关楗盛会赊遥戍旗送电遂性堂属铜斗拓提挽赁帏帟鰞鱡仙呗贤功小己得失戏荡西落鬼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