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效劳,立功。《国语·鲁语下》:“社而赋事,蒸而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古之制也。”《魏书·世祖太武帝纪上》:“羣司当深思效绩,直道正身,立功立事,无或懈怠,称朕意焉。”《南史·王琳传》:“ 洛 滨餘胄, 沂川 旧族,立功 代 邸,効绩中朝。”
(2).显示功效。 晋 陆机 《文赋》:“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图状山川,影写云物,莫不织综比义以敷其华,惊听回视,资此效绩。”
(3).考查成绩。效,通“ 校 ”。 三国 魏 曹丕 《校猎赋》:“考功効绩,班赐有叙。”
(4).成效;功绩。《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咸推 竇融 以为元帅,卒立效绩,摧破 隗嚣 。”
“效绩”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差异,以下是综合权威来源的解释:
读音:xiào jì,由“效”和“绩”组成,指行为或事物表现所取得的成效或功绩。
效劳与立功
指通过实际行动建立功勋。例如《国语·鲁语下》提到“男女效绩”,指百姓通过劳动为国家贡献力量。
显示功效
强调事物或行为产生的实际效果。如陆机《文赋》中以“警策之句”使文章“效绩”,即关键语句提升整体效果。
考查成绩
通“校绩”,指对成果的考核。例如曹丕《校猎赋》中“考功効绩”,即通过考核评定功绩。
成效与功绩
泛指实际成果,既可指个人成就,也可指组织或领导者的政绩。如知网百科提到“领导效绩”是衡量领导者工作效果的综合尺度。
若需了解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绩效”,建议参考相关管理学资料。
《效绩》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人的行为、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和成绩。
《效绩》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攵”(打)和“贝”(财富)。它的总笔画数是14画。
《效绩》起源于古代汉字,是一种简体字。繁体字为「效績」。
在古代,汉字“效绩”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例如“效勣”、“效績”等。
1. 他在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效绩。
2. 那位演员以出色的表演技巧赢得了观众的喝彩,并获得了许多影视剧的效绩。
3. 他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效绩。
1. 功效:指某种事物的作用、功效。
2. 功绩:指人或事物所取得的值得称赞的成就。
3. 效力:指事物产生作用或发挥效果的能力。
1. 成果:指人或事物在一定过程后所取得的成绩、收获。
2. 成绩:指人在学习、工作等方面所取得的绩效或成果。
3. 功效:指某种事物的功用、效果或作用。
无效:指没有或没有预期作用或效果。
失败:指未达到预期目标,没有成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