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兵器名。形制如打麦用的连枷。《武备志·军资乘·铁链夹棒》:“铁链夹棒,其状如农家打麦之枷。以铁饰之,利於自上击下。”
铁链夹棒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兵器,其名称和功能在不同历史文献中均有记载。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与结构
铁链夹棒是一种形似农家打麦工具“连枷”的武器。由铁链连接两根木棒(或金属棒)构成,通常一长一短,长端作为握柄,短端用于攻击。这种设计使其兼具硬兵器的刚性和软兵器的灵活性。
历史应用与作战功能
演变与文化影响
该兵器被认为是双节棍的前身,其原理在朝鲜古代武术中也有传承,演变为“鞭棍”和“马上鞭棍”。清代《武备志》记载其“以铁饰之,利于自上击下”,突显实战中的垂直打击优势。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战术场景或不同朝代的改良细节,可参考《武经总要》《武备志》等古籍原文。
《铁链夹棒》是一个成语,意为用铁链把一根棒子夹住。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两个极端相对的事物或概念之间的关系。
《铁链夹棒》的拆分部首为“金”和“木”,拆分笔画为30画。
《铁链夹棒》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传说。相传有个名叫李卫的人,他有一根神奇的棒子,无论怎样用力敲打,都无法损坏。人们认为这根神奇的棒子就像被铁链夹住一样难以摆脱,从而有了这个成语的典故。
《铁链夹棒》的繁体写法为「鐵鏈夾棒」。
在古时候,「铁链夹棒」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在稍有不同。具体的写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但基本意思是相同的。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两个极端相对的概念,例如:
1. 他的学术观点经不起推敲,就像《铁链夹棒》一样不堪一击。
2. 这两个人性格截然相反,真是《铁链夹棒》般的对比。
《铁链夹棒》这个成语本身已经是一个组词,没有相关的其他词语。
与《铁链夹棒》意思相近的成语有:
1. 杯弓蛇影(形容因过度敏感而产生虚假的恐惧)。
2. 画蛇添足(形容做一些毫无必要的多余之举)。
与《铁链夹棒》意思相反的成语有:
1. 一丝不苟(形容做事十分认真,没有丝毫马虎)。
2. 丝丝入扣(形容思路清晰,条理分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