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土的意思、衔土的详细解释
衔土的解释
(1).口含泥土。 三国 魏 曹叡 《短歌行》:“翩翩春燕,端集余堂……衔土缮巢,有式宫房。” 晋 王嘉 《拾遗记·虞舜》:“ 舜 葬 苍梧 之野,有鸟……名曰凭霄雀,能羣飞衔土成丘坟。”
(2).古代臣下请求死罪的一种表示。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卷下:“姊妹哭诉於贵妃,妃衔土请命,事乃寝。”按,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太上皇帝》作“衔土祈哀”。参见“ 衔块 ”。
词语分解
- 衔的解释 衔 (銜) á 马嚼子。 用嘴含,用嘴叼:衔枚。燕子衔泥。 含在心里:衔恨。衔冤。衔恤(含哀,怀着忧伤)。衔戢(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接受,奉:衔命。 指前后相接:衔接。 职务和级别的名号:学衔
- 土的解释 土 ǔ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土壤。黄土。 疆域:国土。领土。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土。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土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 不合潮流:土气。 未熬制的鸦片:烟土。 中国
专业解析
"衔土"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用嘴叼含泥土。这个动作在古代文献中常与特定的行为或典故相关联,尤其是表达极致的孝心或悲愤之情。以下是详细解释:
-
字面含义:
- 衔:本义指马嚼子,引申为用嘴含、叼着。
- 土:指泥土、土壤。
- 因此,“衔土”字面意思就是用嘴叼着、含着泥土。
-
核心典故与文化内涵:
“衔土”最著名的典故出自《后汉书·列女传》中关于“衔土成坟”的记载(来源:《汉语大词典》)。故事讲述孝子(或孝女)在父母去世后,因极度哀痛或贫困无法用工具筑坟,便用嘴一次次地衔来泥土,堆在父母的棺木上,最终堆成坟墓。这个行为象征着:
- 极致的孝心与哀思:通过这种近乎自残、极其艰辛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离世的深切悲痛和至诚的孝道。
- 悲愤与无奈:往往在极度贫困或遭遇巨大变故(如战争、迫害)无法正常安葬亲人时发生,体现了生者的无奈和内心的巨大痛苦。
- 坚韧与毅力:完成“衔土成坟”需要难以想象的坚持和毅力,突显了主人公的决心。
-
引申与象征意义:
基于这个典故,“衔土”或“衔土成坟”在后世文学和语言中常被用来:
- 象征至孝:成为表达对父母极致孝心的代名词。
- 比喻艰难地完成某事:形容以极其艰苦、原始或微不足道的方式,坚持不懈地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
- 表达深切的悲痛与哀悼:用于形容丧亲之痛达到极点。
-
例句:
-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衔土筑坟,以安窀穸。”(后世仿古文体中表达孝思)
- “其孝感天地,竟至衔土成坟。”(形容孝行感天动地)
- “他怀着衔土之志,一点一滴地积累,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比喻以微小之力艰难完成大业)
“衔土”的字面意思是“用嘴叼含泥土”,但其文化内涵主要源于“衔土成坟”的著名孝道典故。它象征着极致的孝心、深切的哀思、在巨大悲痛或困境中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以最原始艰难方式完成心愿的精神。这个词汇承载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孝道和情感表达的价值观。
参考来源:
- 释义核心依据:《汉语大词典》(权威汉语工具书)对“衔土”及“衔土成坟”条目的解释。
- 典故出处:《后汉书·列女传》(南朝宋·范晔撰,中国纪传体断代史名著)。
网络扩展解释
“衔土”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主要解释:
1.成语象征义:坚定不移的信念
- 基本含义:指人像口含泥土一样坚定,象征毫不动摇的决心。这一解释源自《论语》的引申义。
- 出处与背景:虽部分资料提到出自《论语·子罕》,但实际《论语》原文中并无“衔土”的直接描述。该成语可能由“与命与仁”的典故演变而来,强调为信念或道德准则坚守至死的态度。
- 使用场景:多用于文学或正式语境,形容人坚守原则、不为外界所动,如“他衔土般的意志令人敬佩”。
2.字面与历史用法
- 自然行为描述:指动物(如燕子)用嘴含泥土筑巢,例如三国曹叡《短歌行》中“衔土缮巢”即描述燕子衔泥修巢的场景。
- 古代礼仪行为:臣子通过“衔土”表示请罪或祈求宽恕。例如《杨太真外传》记载杨贵妃“衔土请命”,以表悔过。
辨析与补充
- 权威性差异:成语象征义主要来自中等权威来源(如查字典),而历史用法多见于低权威网页,需结合文献原文进一步考证。
- 常见误用:部分网页将《论语》作为直接出处,存在引用错误,需注意区分。
若需更详细文献例证,可参考《短歌行》《拾遗记》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安戢豹尾伯公伯鹩唱念抄録酬燕楚郊刺詈逮通盗禄得间點寶跮差豆瓣儿酱断除讹赖凡身讽多要寡俯鉴负墙附茔福佑该淹鬲咽瓜连蔓引何由会约间不容息监河荆棘载途口北款辞溜水满期茂庸门对冕绂溺篑穷林曲桡入粟如字三槐堂社夥瞬目淑真谈霏嘽缓天味拖斗委仗无陂五辰无择下场头陷于缧绁笑耍头回席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