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鼍更的意思、鼍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鼍更的解释

指更鼓声。因鼍夜鸣与更鼓相应,故名。亦指战鼓声。 宋 韩驹 《次韵王给事观殿试唱名》:“我老倦随宫漏水, 江 南 江 北听鼉更。” 宋 陆游 《夏夜》诗:“六尺筇枝膝上横,中庭岸幘听鼉更。”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厥后 蔡牵 往来 闽浙 ,公首荐 壮烈伯 李公 俾为统帅, 壮烈 成名, 牵 亦寻灭,鲸浪遂息,鼉更不惊。”参阅《埤雅·释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鼍更(tuó gēng)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意蕴的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与鼍(扬子鳄)的习性及古代计时方式相关。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鼍更指鼍(扬子鳄)夜间鸣叫如更鼓之声。古人认为鼍鸣具有报时的作用,故以“鼍更”代指夜晚的更鼓声或夜间时辰。

例证:

《汉语大词典》释:“鼍鸣如更鼓,故称鼍更。”


二、词源与典故

  1. 生物学依据

    鼍(扬子鳄)常在夜间鸣叫,其声如鼓。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鳞部》载:“鼍鸣如桴鼓,夜鸣应更。” 这一习性被古人观察并赋予文化联想。

  2. 诗词化用

    宋代陆游《夏夜不寐》诗:“鼍更未报三更点,萤火先穿百叶窗。” 以“鼍更”喻指深夜,凸显其作为时间意象的文学功能。


三、文化象征

  1. 时间隐喻

    鼍鸣声规律如更鼓,成为夜间计时的自然参照。清代《渊鉴类函·鳞介部》称:“鼍夜鸣应更,谓之鼍更。”

  2. 文学意象

    在古典诗文中,“鼍更”常渲染寂寥、深沉的夜景。如明代高启诗:“鼍更漏急月沉浦,雁阵风高霜满汀。”


四、学术考辨

部分学者认为“鼍更”是古人基于自然现象的创造性命名,体现了生物习性与人文计时的融合(《中国古代动物学史》,科学出版社)。需注意其与“更鼓”的关联性,但不可等同——前者为自然声响,后者属人工报时工具。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 《陆游全集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
  4. 《渊鉴类函》(上海古籍出版社)
  5. 《中国古代动物学史》(科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鼍更”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与更鼓、战鼓相关,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释

  1. 基本含义
    “鼍更”读作tuó gēng(注音:ㄊㄨㄛˊ ㄍㄥ),字面指更鼓声或战鼓声。因鼍(扬子鳄)夜晚鸣叫与古代夜间报更的鼓声相似,故得名。

  2. 引申含义
    在文学作品中,也借指战鼓声,常用于形容战场或军旅场景。


二、来源考据


三、文学例证

  1. 宋代诗词
    韩驹《次韵王给事观殿试唱名》:“江南江北听鼍更”,陆游《夏夜》:“中庭岸帻听鼉更”,均以“鼍更”比喻更鼓声。
  2. 清代文献
    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序》中,“鼉更不惊”指战乱平息后的安宁,此处“鼍更”象征战鼓声。

四、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该词已不常用,主要出现于古典文学研究或引用古诗文时。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埤雅·释鱼》或宋代诗词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豹直裨海冰蟾惨白蝉联蚕绪嘲轰差歧车店骋辩乘桴浮海逞乱穿房过屋蹴几法莲泛泊丰衍风雨如磐扶盖噶噶公公恭喜发财鬼戏诡行果报汗迹呴呴候时环玦胡枲蒋月泉交价佳言洁火结緑机枸子敬谢尽皆金人之箴科普老手煤窰内乘攓取遒举却扫上请上溢下漏身善失色释疑十翼霜塘树创水激则旱,矢激则远顺顺庶士威惠僞装文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