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兵器名。形制如打麥用的連枷。《武備志·軍資乘·鐵鍊夾棒》:“鐵鍊夾棒,其狀如農家打麥之枷。以鐵飾之,利於自上擊下。”
鐵鍊夾棒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兵器,其名稱和功能在不同曆史文獻中均有記載。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與結構
鐵鍊夾棒是一種形似農家打麥工具“連枷”的武器。由鐵鍊連接兩根木棒(或金屬棒)構成,通常一長一短,長端作為握柄,短端用于攻擊。這種設計使其兼具硬兵器的剛性和軟兵器的靈活性。
曆史應用與作戰功能
演變與文化影響
該兵器被認為是雙節棍的前身,其原理在朝鮮古代武術中也有傳承,演變為“鞭棍”和“馬上鞭棍”。清代《武備志》記載其“以鐵飾之,利于自上擊下”,突顯實戰中的垂直打擊優勢。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戰術場景或不同朝代的改良細節,可參考《武經總要》《武備志》等古籍原文。
《鐵鍊夾棒》是一個成語,意為用鐵鍊把一根棒子夾住。這個成語主要用來形容兩個極端相對的事物或概念之間的關系。
《鐵鍊夾棒》的拆分部首為“金”和“木”,拆分筆畫為30畫。
《鐵鍊夾棒》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傳說。相傳有個名叫李衛的人,他有一根神奇的棒子,無論怎樣用力敲打,都無法損壞。人們認為這根神奇的棒子就像被鐵鍊夾住一樣難以擺脫,從而有了這個成語的典故。
《鐵鍊夾棒》的繁體寫法為「鐵鏈夾棒」。
在古時候,「鐵鍊夾棒」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在稍有不同。具體的寫法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有所變化,但基本意思是相同的。
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兩個極端相對的概念,例如:
1. 他的學術觀點經不起推敲,就像《鐵鍊夾棒》一樣不堪一擊。
2. 這兩個人性格截然相反,真是《鐵鍊夾棒》般的對比。
《鐵鍊夾棒》這個成語本身已經是一個組詞,沒有相關的其他詞語。
與《鐵鍊夾棒》意思相近的成語有:
1. 杯弓蛇影(形容因過度敏感而産生虛假的恐懼)。
2. 畫蛇添足(形容做一些毫無必要的多餘之舉)。
與《鐵鍊夾棒》意思相反的成語有:
1. 一絲不苟(形容做事十分認真,沒有絲毫馬虎)。
2. 絲絲入扣(形容思路清晰,條理分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