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鐵鍊夾棒的意思、鐵鍊夾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鐵鍊夾棒的解釋

古代兵器名。形制如打麥用的連枷。《武備志·軍資乘·鐵鍊夾棒》:“鐵鍊夾棒,其狀如農家打麥之枷。以鐵飾之,利於自上擊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鐵鍊夾棒是中國古代兵器譜系中的一種特殊打擊類武器,其名稱由“鐵鍊”與“夾棒”兩部分構成,具有鮮明的形制與實戰特征。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曆史源流及功能特性三方面詳述:

一、漢語詞典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記載,“鐵鍊夾棒”指一種以鐵鍊連接兩段硬木或金屬短棒的兵器,屬鍊枷類器械。其核心特征為“中段以鐵環串聯,兩端為可揮擊的棒體”,通過鍊條的離心力增強打擊力度 。此定義強調其機械組合結構,與單根棍棒類武器形成區别。

二、曆史源流與實戰應用

  1. 宋代軍事典籍記載

    《武經總要》明确将鐵鍊夾棒列為宋代官制兵器,其形制為“棒首如蒺藜,長二尺餘,鐵鍊環扣,柄木堅重”。主要用于騎兵破甲,借助馬匹沖鋒的慣性揮動鍊條,可擊碎敵方盾牌或頭盔 。

  2. 演變與實戰案例

    明代《練兵實紀》載其改良版本,鍊條縮短以提高操控性,用于步兵對抗騎兵沖鋒。戚繼光在薊州防務中曾配置此兵器,針對蒙古騎兵的輕甲特點發揮鈎拉、劈砸之效 。

三、功能特性與結構解析

學術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卷十一,頁892
  2. 曾公亮《武經總要前集·器圖》(中華書局影印本),卷十三
  3. 戚繼光《練兵實紀·雜集》(解放軍出版社,2009),卷四
  4. 王兆春《中國古代軍事工程技術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第五章第三節

網絡擴展解釋

鐵鍊夾棒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兵器,其名稱和功能在不同曆史文獻中均有記載。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與結構
    鐵鍊夾棒是一種形似農家打麥工具“連枷”的武器。由鐵鍊連接兩根木棒(或金屬棒)構成,通常一長一短,長端作為握柄,短端用于攻擊。這種設計使其兼具硬兵器的剛性和軟兵器的靈活性。

  2. 曆史應用與作戰功能

    • 守城利器:主要用于守城戰,可破壞敵方雲梯車和木幔車(攻城器械)。通過甩動長柄帶動短棒,利用離心力繞過防禦盾牌直接攻擊敵人。
    • 對抗盾兵:能繞過盾牌頂部攻擊無防護的頭部,有效破解密集盾陣。
    • 騎兵與步兵通用:早期為西戎騎兵所用,後被漢軍步兵改良,明代戚繼光也曾推廣類似武器對抗遊牧騎兵。
  3. 演變與文化影響
    該兵器被認為是雙節棍的前身,其原理在朝鮮古代武術中也有傳承,演變為“鞭棍”和“馬上鞭棍”。清代《武備志》記載其“以鐵飾之,利于自上擊下”,突顯實戰中的垂直打擊優勢。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戰術場景或不同朝代的改良細節,可參考《武經總要》《武備志》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阿小北際變動别無它法棌椽草帚兒嘗湯戲車次陳白塵琛瑞池畔村砧打耗巅峰點瓜東闖西走紡手翻胎鳳皇來儀購募關谷歸愛酣眠紅雲宴荒裔弧弓豁拳焦螟京花晶籠酒禍酒京卷卷舉石鎖抗旱郐下礧碕樂極生悲掠襲驢屋賣爵鬻官盲書虔婆罄盡睿鏡上陽宮生犀詩餘收責熟暑歲蝕綏綏兔徑危險品哮唬小憇寫瓶膝胫心浮氣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