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捕获,捉获。 明 唐顺之 《三沙报捷疏》:“及与督抚军门议定赏格,有能打破贼船一隻,连人船拏获者,当即赏银五百两。” 清 冯桂芬 《与许抚部书》:“有为乡民拏获送官者,官不得已梟示五人。”
拏获(ná huò)是汉语中表示擒获、捕获的动词,其释义可从以下五方面解析:
一、核心释义 指通过追捕手段将罪犯或目标对象擒拿归案。《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捉住;捕获",强调对违法犯罪人员的控制过程。
二、文字溯源 "拏"为"拿"的异体字,《说文解字》释其本义为"牵引",后引申出擒拿之意。"获"本指猎得禽兽,二者结合构成动补结构,完整表达抓捕并控制的行为过程。
三、典籍用例 清代白话小说《三侠五义》第三十五回载:"包公即刻升堂,拏获盗犯",该用法印证其司法语境中的规范性。《清史稿·刑法志》亦载有"拏获逃人"的官方表述。
四、近义辨析 较之"逮捕"的现代法律术语,"拏获"更具古汉语色彩;与"擒拿"强调动作不同,该词侧重结果达成;"缉获"则多指查获物品。
五、使用规范 现代汉语中多作"拿获",《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确认"拿"为规范字。但在古籍整理、历史文献研究中仍需保留原字形。
注:文献来源包括《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等权威辞书,具体网页链接因平台限制未予展示。
“拏获”是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如需进一步考证古籍原文,可参考《三沙报捷疏》等明清文献。
比冲避李摈斥裁革畅春园承想黜奸出门如宾打捶打滚撒泼大宥點句迭棋都中房书废渣膏车高山景行高文典册卦兆孤花鸿振欢抃皇使火签驾鼓车煎调酱瓿鉴人激辩解仇借坡下驴旌闾景升牛进埝开价刻减乐观撩乱龙团马援据鞍眄望密举愍愍前台钱唐江虬柯人参肉醢骚赋事急无君子拾遗记双柱硕儒鮛鲔通法彖辞王瓜温乎武训